发布时间:2023-4-11 13:08:41   点击数:

惯子如毁子,溺爱不是爱

发布时间:2023-4-11 13:08:41   点击数:

父母的溺爱虽然在他们看来是一种爱,可事实上这些都是在害自己的孩子,过分的溺爱那就是害了孩子的一辈子,当发现这一切是溺爱的时候,不管做什么都已经无法挽回了的。

溺爱同溺水一样,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讲,是十分危险的。所不同的是,人们更容易避免溺水,因为水与陆地是有边界的,易于辨认,再说,人还可以学会游泳。多少能在水里坚持一会儿,即使不慎落水,也还可以自救。而溺爱则不同,人们渴望爱,也愿意掉进爱里,真爱和溺爱又没有明显的界限,而溺爱常常具有更大的诱惑力,像磁石一样吸引你掉进他的陷阱里。一旦有朝一日你意识到了要爬出来,可就不那么容易了。

我国自古就有不溺爱孩子的家教之风。“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唐代诗人罗隐有两句赠友诗:“国计已推肝胆许。家财不为子孙谋。”他推崇的是为国家大计要不惜肝胆涂地。却万万不要为子孙谋家财。林则徐写有一副对联:“子孙若如我,留财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意思说,如果子孙后代像我这么廉洁,留钱给他干什么,他本来就很贤慧和聪明,我把钱和财产留给他反而损害了他奋斗的意志。子孙不如我,那留钱给他,反而使他好逸恶劳,坐吃山空。留的钱越多,他就越是胡作非为,越是增加其过错。

有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说的是古时候,有一个从小被母亲溺爱娇惯的少年,临刑前要求喝一口母亲的奶,他母亲解开衣襟喂他,这少年一口把母亲的奶头咬掉,他这样做是恨母亲的溺爱娇惯害了他。

无独有偶,著名的伊索寓言里有这样的一个故事:一个盗窃的少年被当场捉住,反绑了双手,被牵到刽子手那里。疼爱孩子的母亲跟在后面,捶胸痛哭。儿子回转身来,说要对她说句心里话。母亲走过去。想不到却被儿子一口把耳朵咬了下来。母亲骂儿子不孝,犯了罪还不够。还把母亲的耳朵咬下来。那少年犯说:“假如我第一次偷了同学的写字板回来给你的时候,你打了我,我就不至于胆子越来越大,现在要被牵去处死。”

现在是独生子女时代,孩子成了家庭的中心,“捧在手里怕飞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呵护有加,爱护过度成了家庭教育的主流,这就是溺爱型教育。溺爱就是非理性的过度宠爱、迁就、姑息孩子的态度。具体表现为让孩子在家庭中处于特殊的地位,过度保护,视为家庭的中心人物;对孩子的人性、骄横采取百依百顺的态度;生活上让孩子吃独食,包办代替;对孩子的缺点错误“护短”等。

家长一定要吸取前车之鉴,客观对待孩子的错误和缺点。孩子是在犯错误的过程中长大的。父母要能客观对待孩子的错误和缺点,不能为孩子掩丑护短。有的父母对孩子的错误百般庇护,缺点百般掩饰,结果孩子的小错酿成了大错,小缺点变成了大毛病。正确的爱应是对孩子的错误和不足能防微杜渐,禁于未发之时。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的花朵,家庭的希望,所以会受到国家、社会、家庭的充分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zhidingweimt.com/bzlm/1660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