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4-6 15:59:09   点击数:

为何刽子手一听刀下留人就停手知道这1

发布时间:2023-4-6 15:59:09   点击数:

“刀下留人”这四个字,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在很多的古装电视剧中,为了营造紧张的气氛和节奏,往往会用“刀下留人”四个字来形成情节的转折,从而揭晓案件的真实情况。

不过,在现实的历史中,其实“刀下留人”这一说法也是有迹可循的,这种事情最早可以追溯到宋朝时期,而且还有法律明文对这一件事情进行了规定。

当刽子手听到“刀下留人”四个字后,就必须要停手,否则所造成的后果是他们不能承担的。那么,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情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

十三字律法的由来

古代的律法虽不像现在这般健全,但也并非把性命当做儿戏,不论哪一朝哪一代,对于百姓的性命都是十分看重的。

因为对统治者来说,生产条件落后的情况下,劳动力的富足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死刑一般都很少,但对于罪大恶极之人,他们是无法逃脱死刑的。

不过,古代的刑侦技术不如现代这样发达,断案也是靠当事人的一面之词,还有仵作验尸的情况来进行。

在这样不完善的断案环境之下,凭借的也只是断案人的主观判定,那么就很容易会发生冤案错案。

另外,古代案件一经审理,认罪画押后,便很少会有改变的可能。在后续的审查中,就算发现了之前的案件存在不当和错误之处,也很难再对之前的情况进行改变。

毕竟犯人早已秋后问斩,案件的正确与否也早已没了意义。于是,在宋朝的时候,宋太宗便特地规定了这样一条律法,让很多案件有了“二审”的机会,减少冤案错案的发生。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律法写着这么这十三个字:“凡死囚临刑叫冤者,再勘问陈奏”。这十三个字的意思就是,凡是死囚在临刑前喊冤,就要对案件进行再次上报审理。

这也是为何古代很多行刑的地方都选在菜市场附近,围观群众多了,在很多人的注视下,判官必定要遵循律法行事,如有喊冤,就要上报重新审理。

同时,这三个字也很好地解释了,为何刽子手听到“刀下留人”就立刻住手。因为如果案件还存在冤屈,刽子手却砍了人,那么他自己也会性命难保。

有这样的律法规定在前,那么在行刑时,刽子手肯定会再三仔细地确认后再下刀,以防止出现冤案错案,断送了自己的前途和性命。

试想一下,即使换做任何一个人来考虑这件事,听到“刀下留人”时,怕是也不敢下刀,如此才会出现电视剧中经常出现的场景。

宋朝时有一个非常出名的案例,便是因为“这十三个字”才得以再次审理,而且还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当事人的名字叫做王元吉。

王元姬的故事

王元吉本是宋朝的一名书生,在父亲死后,他与继母、妻子生活在一起。平时生活上,王元吉和妻子对继母刘氏也是恭恭敬敬。

只是,自古以来婆媳争端就没有消停过,王元吉的这种矛盾也自然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大多数情况下,王元吉都会偏袒自己的老婆,这惹得继母心中不快。

心中怀有怨恨的刘氏便一气之下,跑到开封府状告王元吉虐待自己,古代百善孝为先,虐待长辈是非常严重的情节,甚至一经查实要判死刑的。

当时,开封府的官员听了老人的陈词后,也没有多加审理,便将王元吉收监。狱中的狱卒很是不满王元吉不孝的行为,在审查时动用私刑,将王元吉屈打成招。

后来,没过几天,王元吉的继母突然去世了,案件没有了关键性的证人,虽然王元吉一直喊冤,但是自己当时却认罪画押了,也没有了翻案的机会。

就这样,王元吉彻底直接被关在了大牢里,等着问斩。不过,在行刑时王元吉又大声喊冤,此事刚好传到了微服出巡的宋太宗耳中。

对此,宋太宗立刻派人到王元吉的家乡详细彻查了此事,结果发现王元吉并没有虐待继母,被冤枉的王元吉终于无罪释放。

再完好的律法得不到实施,也是无济于事,但这十三字的律法在宋朝得到了实施和进一步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当时的社会风气。

十三字律法的实施和发展

那么,很多人或许会好奇,为何这“十三字”没有在前面诸多朝代出现,偏偏出现在了宋朝呢?而且还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从而奠定了后续朝代的律法系统。

根据一些史料的记载,宋朝之前也有不少统治者注重民生,也制定了很多法律,但这些都不算完善。因为,对于那些的统治者来说,虽然民生文化很重要,但疆土的扩充和军事力量的提升更重要。

可是,宋朝却有所不同,朝廷尤为注重文化方面的发展,“文宋”二字便代表着当时经济繁荣的程度。

在经济繁荣的基础上,宋朝时的文人得到了更大范围的重用,以至于有很多法律人才被录用,法律建树也层出不穷。

同时,宋朝的大多数统治者,也是十分关心民生百姓的,很多关于律法的改革也得到了同意,让宋朝的律法也有了进一步的完善。

宋朝时的《宋刑统》,是我国历史上比较完善的一部法典,便是那时候编写的。比如,我们在电视剧里熟知的青天大老爷包拯,也是宋朝时期的。

十三个字的律法让很多有冤屈的人,有了再次申辩的机会,同时减少了很多冤案错案的发生,也是因为有了宋朝的这十三字律法,才让我们看到了影视剧中很多刀下留人的场景。

这一句“刀下留人”,就能够救下一条性命,从侧面来看也算是尊重了老百姓的权利,如果真的是被冤枉的,这样的的律法也给了老百姓证明自身清白的机会。

除了砍头之外,相信大家从很多地方都了解到了古代的诸多极刑,比如腰斩、五马分尸等等,甚至还有株连九族、连坐这样的刑法。

后来,因为这些刑法包括斩首都太过残忍了,民国之前便被废除了。法律的不断完善象征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法律在一定程度上都有着其滞后性,需要不断去完善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与变化。

如今的我们,有着完善的法律体系,先进的刑侦系统,案件的审理有了更为详尽的流程和依据,可以说是将冤案错案发生的可能性降到了最低。

可以说,生活在这样一个年代的我们,是十分幸运的,不用再等着那一句“刀下留人”,也不用靠着刑场的喊冤来获得第二次审理的机会。

宋朝的历史早已远去,当时的十三字律法也成为了影视剧中“刀下留人”的笑谈,但法律却一直都在,做一名遵纪守法的公民,是现在每一个人都要担负的责任与义务。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zhidingweimt.com/bzlm/1654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