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4-6 16:01:02   点击数:

为何刽子手一听刀下留人就停手看这13

发布时间:2023-4-6 16:01:02   点击数:
白癜风哪治得好 http://www.hldxc.com/m/

在古装剧中,我们经常会看到,有一个人骑着快马的人赶来,在非常远的地方就会喊道“刀下留人”,等到刽子手面前时扔下一个小牌子。这样的情景,我们看的太多了,总感觉哪有这么巧合?认为是电视剧中虚构的现实。

那么在历史上,真的有类似的事情发生吗?答案是肯定的。特别是在宋朝,这种情况是比较常见的。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宋朝的刽子手为什么一听到“刀下留人”?就会立即停止,不敢下刀了。

宋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朝代。据记载,当时的宋朝有一套较为严格、完善的法律制度来保障社会体系的正常运转。特别是针对重刑犯,宋朝也一直继承使用“慎杀恤刑”的司法精神。

“慎刑”更是宋朝不可动摇的司法原则,在这一原则之下,形成了一套严密的防止错杀的司法程序。比如:大宋律法上记载着这么13个字“凡死囚临刑叫冤者,再勘问陈奏”,即犯人一旦翻供喊冤,即使是在临刑之际,也必须停止行刑。官府会重组另外的法官(原审法官回避),或者移交另一个法院,重新审理。根据宋代立法,犯人或其家人会有三次“喊冤”的机会,南宋时改为五次。

宋孝宗淳熙年间,南康军有民妇阿梁,被控与他人合奸谋杀亲夫,判处斩刑。但阿梁“节次喊冤,凡十差官斟鞫”,喊冤近十次,前后审理了九年,阿梁仍不服判,最后,法官据“罪疑惟轻”原则,从轻发落,免于阿梁一死。阿梁是不是有杀人的犯罪事实,法官其实并没有定论,只是认为本案存在疑点,而犯人又不认罪,人命关天,所以宋朝的法官在尊重事实和司法精神的基础上,就没有草率判处阿梁斩刑。

从这些就可以看出,宋朝的刑法非常严格,行刑的时候,只要在台下有人喊一声“刀下留人”,刽子手就肯定会立即停止;如果说罪犯在被砍头的时候,说自己是被冤枉的,刽子手就肯定会立即停止。当然喊“刀下留人”也是有次数限制的,当然皇上有圣旨“刀下留人”,那就另当别论了。

为什么在宋朝出现这种“刀下留人”的情况非常多呢?或许是因为宋朝时候清廉的官很多,比如说:在历史上有名的清官的包拯。他就是北宋人,他办案的原则是不会冤枉任何一个无辜的人,也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有罪的人,他办案非常的正直,所以说他也积极的带动了其他人。

随着朝代的更替,法律也越来越完善、越来越科学化、人性化。犯人被判刑后,还可以对判决表示不服,只要有确凿的证据,还可以提出一审、二审上诉。

综上所述,如果在宋朝的时候,刽子手听到“刀下留人”就会停手的。这是因为,大宋律法上记载“凡死囚临刑叫冤者,再勘问陈奏”,这是有法律规定的,换成你是刽子手,你也不敢下刀。一旦下刀,那就是触犯法律。相信没人愿意去触犯法律,人人都想争做守法好公民吧!各位看管,对此您怎样看?请留言分享哦!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zhidingweimt.com/bzlm/1655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