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接触的各种题材类型的影视作品有很多,如抗战剧、时代剧、都市剧等等,其中古装剧更是一个符合大众口味的一大题材。相信很多人都看过各种类型的古装剧,那大家一定对其中一个情节深有印象。每当犯人要被行刑了,总会有人骑马及时赶到,大喊一句“刀下留人”,这时行刑的刽子手就会立马停手。这些都是影视剧中的情节,那么在古代真实的历史上,真的会有刽子手听到“刀下留人”就停手的事吗?别急,小编今天就带大家了解了解真相。
在我国古代社会,一方面因为受传统文化的影响,都讲究一个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言出必行,另一方面为了避免皇上及官员的威严受损,一般被判了死刑的人是基本上不会再更改的,所以古代历史上一般是不会出现影视剧中这样的情形的。
但是,古代历史上有这么一个朝代,犯人在被判处死刑之后,是可以提起第二次上诉的,这个朝代就是宋朝。我们都知道,宋朝经济很是发达,基本上是国泰民安,百姓安居乐业,生活稳定的。而宋朝百姓能如此安逸的生活,完全得益于朝廷在管理方面制定了完善的法律制度。在宋朝的法律制度中,有这么一条规定:被判处死刑的刑犯只要说出在案件中自己是被冤枉的,那么就不能行刑,执法官员就必须重新审查案件。宋朝给予犯人二次上诉的机会,不仅降低了错判、误判、冤枉无辜之人的可能性,还最大程度上保证了公平公正。所以宋朝行刑者一旦听到“刀下留人”或是“我是冤枉的”等类似的语言,是会停手的,如果不停手,后果肯定会很严重,毕竟宋朝的律法上明确的记载着“凡死囚临刑叫冤者,再勘问陈奏”所以哪怕是刽子手也不得不停手,放下手中的屠刀啊。
所以影视剧中的刽子手听到“刀下留人”后都停手了,在古代是真实存在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zhidingweimt.com/bzyx/165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