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琅琊榜》中,梅长苏为了进一步削弱誉王的势力,将目标锁定在了誉王的吏部。
周奇奇饰演宫羽在杨柳心妓馆中,心柳和心杨两姐妹冒死设计文远伯之子邱泽。宫羽挑拨离间,让吏部尚书何敬中独子何文新与邱泽争风吃醋,大打出手。姑娘们依计而行,何文新一怒之下,在众目睽睽之下将邱泽砸死。
何文新与宫羽而身为父亲的何儆中不但没有让儿子接受惩罚,反而想法设法包庇自己的儿子。
慈母多败儿
梅长苏为什么会选择从何文新入手,肯定是已经知道他的为人了。从何文新一出场就可以看出他纨绔子弟的作风。老鸨说心柳和心杨两姐妹病了,何文新不相信,还说家里婆子丫环不合他心意就立即抓过来打死,这说明他从小就被惯坏了。
何文新恐吓杨柳心妓馆的老鸨何文新杀人之后潜逃回家,他老爹何儆中不但没有责怪,还跑去誉王那里求情。何文新被判刑后,他老爹竟然一病不起,誉王无奈,最后找到了一名替死鬼,让刑部配合,换出了何文新。
何儆中求助誉王虽然刑部尚书齐敏千叮万嘱,让何敬中迅速送走何文新,切不可在府中过年。但何文新出狱后仍然回府一趟,结果被谢玉和文远伯堵在了家门口,把这事儿闹到了皇帝面前。结果不仅儿子没保住,自己下岗了不说,还连累了别人。
《增广贤文》中记载:严父出孝子,慈母多败儿。
意思是:严厉的父亲教导出来的孩子是孝子,宠溺孩子的母亲教导不出来孩子。有人说这是歪理,但我却觉得这句话非常正确。
首先,我们要明确,凡事都有一个度,通常的父母都是爱自己的孩子的,也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龙成凤,但过分的严厉就是暴力,过分的宠溺就是捧杀了。
《侠客行剧照》金庸《侠客行》中的石中玉,相貌酷似主角石破天,为人却与石破天是两个极端。十八九岁的年纪就已经可谓恶贯满盈,狡猾、狠毒、好色,甚至侵犯年纪尚幼的小师妹,而他之所以形成了如此的个性,自然与其父母石清闵柔的教育离不开。
《侠客行》剧照从小说中我们能看出,闵柔是个标准的慈母,因为自己的小儿子石破天尚在襁褓之中就被梅芳姑掳去,因此闵柔就把对小儿子石破天的爱加倍给了这个大儿子石中玉,对儿子百依百顺,溺爱石中玉,并且为他开脱罪名,是典型的慈母败儿。
《伊索寓言》中有一个故事:一个偷窃的少年犯被当场捉住,被反绑了双手,牵到了刽子手那里。疼爱孩子的母亲跟在后面,捶胸痛哭。儿子转过身来,说要对她说句心里话。母亲走近去,想不到却被儿子一口咬掉了耳朵。
母亲骂儿子不孝,犯了罪还不够,还要咬掉母亲的耳朵。儿子却说:“假如我初次偷同学的写字板拿去给你的时候,你打了我,我何至于胆子越来越大,被牵去处死呢?”
玉不琢不成器
父母溺爱子女的表现很多:有的尽量给子女以舒适的环境和优越的条件,让子女吃好的,穿好的,用好的,百依百顺,有求必应。对子女的弱点和错误视而不见,充耳不闻。还有的像何儆中一样为了子女“幸福”,铤而走险,走上违法的道路。这种种溺爱不但害了孩子,而且腐蚀着社会风气。这样的爱,看似爱,实是害。
清朝诗人申涵煜曾说:“爱子不教,犹饥而食之以毒,适所以害之也。”
意思是说疼爱子女不加教育,如同人饥饿之时用有毒的东西给他吃,恰好因此坑害了他们。
《孟子.告天下》告诉过人们,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意思是说,之所以上天将要降落重大责任在这样的人身上,一定要道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使他做的事颠倒错乱,总不如意,通过那些来使他的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增加他不具备的才能。
年7月,陈毅之子陈丹淮,考上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要去赴校入学的时候,正赶上陈毅要去南方参加外事活动,陪巴西朋友访问杭州。匆忙之间,来不及跟儿子多说,但又想到儿子还年轻,涉世尚浅,不知风云多变,征途多艰,于是给儿子写了两首告诫诗勉励儿子“人民培养汝,一切为人民。”
陈毅与家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董必武同志的小儿子董良翮上小学时,董老就写信告诉他:“你过去毛病不少,贪玩,不好学,是主要的毛病,这两点要改好,逐渐把其他的毛病,如自满自夸,说泄气话等等都改掉,争取成为学校中的三好学生。你应当立大志、树雄心,准备在社会主义社会成为一个不可缺少的人。”
董必武与家人董良翮下乡插队临走前,董老给了董良翮一条在战争年代用了多年、打着补丁的旧毛巾,叮嘱他:“你是革命的后代,要严格要求自己,生活上要艰苦朴素,和群众同甘共苦,决不能高人一等。你只知道吃粮食,不知道粮食是怎么种出来的。下去后要拜老百姓为师,从头学起。你不能当特殊农民,要做一个普通农民。你要听老农的话,听队长的话。”
老一辈革命家,对子女严格要求,让子女在艰苦的环境下经受各种锻炼和考验,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和远大志向,培养他们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顽强意志。
现在我们的生活条件好了,不用非得让子女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但却得帮助子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一个健全的人首先是要有独立生存的能力,其次是适应环境的能力,然后是德、智、体的全面发展。
爱孩子要适度
父母要注意磨练孩子的意志,培养孩子吃苦的精神和适应环境的能力。此外,家长不应一味地服从孩子的固执,而要凡事多和孩子商量,让孩子能够更为全面客观地考虑问题。
心理专家认为:孩子如果从小受到宠爱,家人对他的要求也百依百顺的话,最终可能会造成对彼此的伤害,因为家人总有满足不了孩子的愿望的时候,对于已经形成惯性思维的孩子来说,这时的拒绝会让他产生心理落差,进而想通过自己和他人的努力来实现自己的愿望。一旦这时孩子的愿望实现不了,他可能会采取一些极端的手段。
父母的不讲原则的爱,培养出来的孩子思想脆弱、适应性差,优越感强。这样的孩子很难达到心理上的成熟,干什么事情都离不开家长。以前在电视上看过一个节目,一个67岁的母亲,在节目上跟自己的儿子道歉。由于自己的错误,儿子37岁了,却像是一个“废人”一样,吃喝拉尿睡都不能自理。
父母的溺爱,只会让孩子变得意志薄弱、思想堕落、不思进取。久而久之,孩子会变得情绪低落、思想空洞、行为恶劣。这直接影响了民族成员整体素质的提升,对孩子的过于溺爱,不仅是对孩子的一种伤害,更是对祖国未来不负责任的一种表现。
父母在爱孩子的同时,一定要给孩子能够自由发展的空间,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溺爱就等于抹杀了一个孩子,适度的疼爱才是有分寸的家长”。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zhidingweimt.com/shry/167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