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档案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文献展上,一张瓷碗照片前总是站着最多的游客,这个碗其实很普通,吸引人的是碗上刻着的一句话——“做官即不许发财。
这只碗的主人是吉鸿昌,这句话也是出自吉鸿昌之口。吉鸿昌,武将出身,39年的生命中却留下了很多金句,最有名还要数这首“断头诗”:“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好一句“我何惜此头?”,带给人的震撼一点不亚于叶挺那句“头可断,血可留,志不可屈!”
在地上写完这首诗,他就坐在太师椅上,“嘭”的一声巨响,吉鸿昌缓缓倒地,那成了他的绝笔!
图
吉鸿昌
年11月,吉鸿昌将军死在了敌人的屠刀下,年仅39岁。
当时,吉鸿昌39岁,已经度过了21年的从军生涯,作为军人,不能为抗日而死,却被奸猾的小人所害,才是他死前最大的遗憾。
18岁从戎,34岁成为国民党高级将领,37岁加入中国共产党,两年后就被国民党杀害,短暂的一生,他的一生经历了什么坎坷,思想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让他在人生的最后五年,坚定站在了无产阶级的一边?
“父亲离开我们已经81年了,但我从未感到他离我太远,好像是常在身边……”吉鸿昌就义的80年后,已经90多岁的吉瑞芝拿出吉鸿昌的老照片,跟她的女儿怀念自己的父亲。
图
吉瑞芝
作官即不许发财
年,吉鸿昌出生在河南扶沟县的吕潭镇,父母都是普通的农民,家里并不富裕。吉鸿昌从小就向往外面的天地,不想像家里长辈一样,一辈子都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还要被当地的地主恶势力欺负,他想变强,想到外面去闯荡。听镇上人说,外面很不太平。他想:那就参军!手里有了枪杆,自己变强了,不怕别人欺负!
他长大了,这个念头越来越强烈,终于在18岁这一年,他告别父母,离开了吕潭镇,参军去了。
吉鸿昌是幸运的,第一次参军就遇到了生命中的“贵人”——冯玉祥。他投在了冯玉祥的麾下。一个刚成年的新兵蛋子在军中和别人没什么两样,吉鸿昌在军中沉寂了一段时间,不过他不着急,对他来说,同等大事不是被赏识然后升官,而是赶紧练本事——拿着枪杆练习。说得通俗点,就是天赋不够,努力来凑。
图
冯玉祥
吉鸿昌在冯玉祥军中,一步步走得很稳,正是这个时候,扎实练习军事、肯吃常人吃不了的苦头,才把自己的军事才能积攒起来,为日后建立功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战场上,吉鸿昌有勇有谋,会动脑子,执行力也很强,在军中很快有了“骁勇善战”的名号,短短几年时间,就从士兵提拔为了班长、排长,一直到军长,因为每次冲锋,他都跑在最前面,军中又给他起了一个外号:“吉大胆”,传着传着,就传到了冯玉祥耳中。
之后,他会时不时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zhidingweimt.com/shry/162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