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中国共产党已经成立一百年之余。一百多年来,我党带领中华民族谱写着壮丽的诗篇。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党涌现出了一大批仁人志士,他们为了中国革命鞠躬尽瘁、舍生忘死,有无数优秀的共产党员牺牲在了革命的道路上。
当年为革命牺牲的优秀战士,大部分都在建国后被追封为“烈士”称号,这些曾经为中国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们的家属,都在享受到了国家应有的待遇。
年8月3日,毛主席签发了“中共字第号”的新中国第一张“烈士证”,而这张“烈士证”的拥有者便是段德昌。
作为新中国的“第一号烈士”,段德昌完全配得上这个称号。段德昌一生都在为了共产主义而奋斗,革命资历比较深,甚至当年他是彭德怀的“引路人”。
建国后,每当有人提起段德昌,毛主席依然会潸然泪下。在年“大授衔”时,彭德怀在给毛主席汇报授衔工作时,提到了段德昌时,毛主席多次情绪失控,汇报工作多次中断。
中国有成千上万个烈士,为什么段德昌能够在毛主席心里占据如此高的地位呢?今天我们一起聊聊段德昌烈士的一生。
初出茅庐
段德昌,年8月出生在湖南省的一个知识分子家中。段德昌的父亲早年间在日本留学,所以受父亲的影响,段德昌很小就接受了先进的思想教育。
他父亲也经常和他分享在日本的所见所闻,在段德昌很小的时候,父亲就让他清晰地了解到了中国与世界的差距。所以,段德昌很小的时候就树立起了挽救中国的远大理想。
段德昌的父亲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对他的教育,段德昌在7岁时就被父亲送进了私塾。由于当时清政府已经崩塌,众多革命思想传入中国,这让段德昌深受革命思想的影响。
年2月,段德昌所在的学校极为腐败,尤其是学校的督学,经常利用自己的职能为自己敛财。
这一切都被段德昌看在眼里,一向非常正直的段德昌便与另外一名同学召集了学生对学校进行抗议,要求将督学从学校里赶走。
学校领导迫于压力,也为了平息这场“起义”,不得不将涉事督学停职查办。但是段德昌和另外一个带头“起义”的学生也遭到了严厉的惩罚,段德昌还因此背上了一个警告处分。
而当时毛主席正好下乡视察教育,段德昌的事迹马上传到了毛主席的耳朵里。毛主席马上对这个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于是17岁的段德昌第一次见到了毛主席,两人相见恨晚,敞开心扉聊了很多,从家庭聊到了世界,从教育聊到了今后的新思想。
与毛主席的谈话中,段德昌对这个世界有了新的认知,毛主席也在这次谈话中对段德昌非常赏识,于是便他去长沙上学。这主要是为了他以后能更加方便地参加革命。
段德昌也是听从了毛主席的建议,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长沙的雅各中学。
在校期间,他开始越来越多地接受马克思主义文学作品,还加入了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在那个军阀混战的年代,经常参与爱国学生运动。
段德昌当时与刘革飞、彭令、朱登瀛、欧阳贤等歌名青年交往非常密切,他们同属于一个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共同学习《共产党宣言》以及《国家与革命》等书籍。
当时众多爱国文人都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进步思想的文章,《新青年》也成为了段德昌课余生活最常阅读的杂志。
但是好景不长,在年,段德昌的父亲因病去世,自己不仅失去了一位启蒙老师,家里还断了生活来源,这使得段德昌不得不中途辍学,开始自谋生路。
此后,段德昌的身边便从学生变为了教员,一直在家乡附近的学校参与英文教育,依靠微薄的工资养活自己。
辛亥革命之后,虽说清政府已经被推翻,但是当年孙中山的革命纲领里,只有“反封建”,并没有“反帝”,所以帝国主义当时与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依然有效。
这就意味着帝国主义在华建立的工厂一直都在剥削底层的劳动人民,受世界工人运动的影响,上海、青岛等地的外资工厂的工人们不满资本家的压迫,进行了罢工游行。
英日等帝国主义开枪镇压了游行的群众,打死打伤多人,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
段德昌积极参与进步青年的运动,组织了“青沪惨案南县雪耻会”,经常到县城的沿河码头以及交通要道,查禁洋货,以这种方式报复外国资本家。
在此期间,段德昌一直宣传进步思想,在年9月正式加入了共产党。由于当时国共关系还没有破裂,在毛主席的推荐下,段德昌进入了黄埔军校学习。
但是在年3月18日,发生了“中山舰事件”,国共关系发生了重大转折,因为段德昌的身份,最终被军校开除。
离开黄埔军校后,段德昌便加入了毛主席、李富春等人创办的中央政治讲习班学习,成为了毛主席的得意门徒。
投身革命
在讲习班结业之后,正值国共第一次合作,便跟随革命军参加了北伐战争,先后担任国民革命军第八军第五师政治部秘书和第二师政治部秘书长。
在攻打武昌的一次战斗中,段德昌在机缘巧合之下认识的彭德怀。当时的段德昌指挥的部队与叶挺的独立团进攻南门。
当时段德昌所指挥的部队战斗力非常强悍,这让当时还是营长的彭德怀非常佩服。而段德昌也早就听说过彭德怀的威名,早就直到彭德怀不仅治军严格,而且以身作则,也带出了一支战斗力很强的部队。
之后,部队的指导员牵线搭桥,两人得以见面。尽管是初次见面,但是两人就像是多年未见的老朋友一样,交谈甚欢。
到了年10月,两人在玉泉山的关帝庙中再次相遇,并彻夜长谈。段德昌认真了给彭德怀讲述了自己对革命的看法。与段德昌交谈过后,彭德怀如梦初醒,开始接受共产主义思想。但是由于当时的战事需要,彭德怀还暂时不能加入我党。
随着蒋介石背叛革命,大肆捕杀共产党员,浩浩荡荡的北伐战争最终以失败而告终。段德昌见时机成熟于是向组织推荐了彭德怀,最终也是得到了组织的批准,彭德怀成功地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并在日后成为了我军的一员虎将。
年,段德昌成为了贺龙手下的一名党代表,并参与了南昌起义。因为敌人在主要城市的兵力过于强大,段德昌接受了中央的指示,转入湖北西部的农村一带,开始组织农民运动,并担任了公安县的县委书记。
年,段德昌见时机已到,便在公安县组织和领导了暴动,在荆江两岸点燃了革命的火炬,之后一直组织农民运动,在乡下开展游击战争,与国民党反动派周旋。
5月份,段德昌率领部队来到了洪根湖一带,积极发展群众基础,并与周逸群、贺龙等人创建了湘鄂西革命根据地。
从此段德昌便一直坚持战斗,不断发展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年春天,段德昌率领洪湖游击队进入了江陵、石首一带开展游击战争,并建立了红色政权。
8月份,鄂西游击总队成立,段德昌最开始是担任参谋长,但是很快开始担任总队长。在游击战中,段德昌与周逸群坚持“敌来我飞、敌去我归、敌多则跑、敌少则搞”的战略战术,给予了国民党反动派以沉重的打击。同年,游击总队扩编为红军独立一师,段德昌担任师长。
年2月,这支一直在洪湖地区坚持斗争的游击队被改变为了红军第六军,段德昌被任命为副军长,同时兼任第一纵队司令。
从此段德昌与军长旷继勋、政治委员周逸群带领红六军在荆江两岸进行游击作战,以洪湖为中心,将之前建立起来的零散根据地连成一片,洪湖苏区正式诞生。
年8月13日,段德昌率领战士们消灭了当时盘踞在监利城的“白极会”,之后又攻克了监利县城,成功的拿下了这个阻塞南北咽喉的据点。
年12月,段德昌被调往湘鄂西联县政府,担任赤色警卫队总队长,由于在杨林市战斗中,红军失利,段德昌不得不带领剩余残兵和伤员返回洪湖,与洪湖地区的红军会合,组建成为了新六军,段德昌担任局长。
从那之后,根据地内便流传着一句话,“有贺不倒,无段不胜”,由此可见,段德昌在军事指挥方面是何等的重要。
蒋介石意识到了苏区正在发展壮大,于是派遣重兵对苏区根据地进行“围剿”,在严峻的形势之下,段德昌采用了“避其主力,打其虚弱”的战术,利用根据地的地形,与敌人展开运动战,粉碎了国民党的第一次、第二次“围剿”。
在他的带领下,洪湖苏区的武装力量不断壮大,成为了红军的重要力量。
年上半年,蒋介石再次调集了五个旅的兵力,再次向洪湖苏区发动了大规模的“围剿”,由于这次敌人的实力过于强大,在“反围剿”作战的前期,我军吃了不少亏,大量地区被国民党军占领。
段德昌率领新六军和赤色警卫总队顽强抵抗,利用苏区的群众基础,采用游击战和运动战相结合的方式与敌人周旋。
国民党军尽管拥有人数和装备优势,但是最终陷入了人民战争之中。段德昌率领的红军部队从来不合敌人正面交锋,但是敌人的伤亡却在不断增加,始终没有彻底控制苏区。
在段德昌的带领下,国民党军的“围剿”再次被粉碎,但是与自己搭档多年的周逸群却在战斗中牺牲了,之后段德昌成为了洪湖苏区的主要领导人。
段德昌率领红军在龙王集、文家墩、新沟嘴等地与敌人展开激战,在他出色的指挥下,共歼灭了敌军一万多人,缴获枪支一万多支,此后段德昌便被根据地内的军民称之为“常胜将军”。
但是到了年秋天,党内“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盛行,使得洪湖苏区未能挫败蒋介石的第四次“围剿”,他率领部队被迫离开苏区。
含冤牺牲
年3月,夏曦以中央代表的身份来到了湘鄂西根据地,很快便取得了军政大权。他所主张的“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思想下,洪湖苏区在第四次“反围剿”中失败。与此同时,当时红军内部还在进行着“肃反”运动。
所谓“肃反”,其实主要指两方面,一是肃AB团,二是肃社会主义民主党,但是二者后来合二为一,统称为“肃反”。
上世纪二十年代初期,在共产国际的领导下,中国共产党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达成了统一战线。
但是在合作之初,国民党内部的意见并不统一,就是否和红色武装合作产生了分歧。由于当时大部分国民党成员都是支持与共产党合作,所以促成了国共第一次合作。
在北伐战争时期,共产党的人数快速增长,甚至在国民党内部也出现了不少共产党员,这让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新右派”极为不安。
年11月,蒋介石策划成立了一个反共反人民的组织,名为AB团,其名字是根据英文“Anti-Bolshevik”首字母缩写而来,翻译之后意思为“反布尔什维克”。
AB团在蒋介石的操控下,多次镇压工农运动,屠杀工农领袖。AB团的暴行引起了国民党左派和共产党的愤慨,于是我党开始发起了对AB团的猛烈进攻。
为了保证我党内部的纯洁性,我党内部开始了“肃反”运动,当时“肃反”运动在党内搞得人心惶惶,假如谁被打上了“AB团”的标签,基本上都是难逃一死。
夏曦下令逮捕了大量党政军负责的统治和基层的干部战士,根据地的党政工作几乎处于停滞状态。
年,段德昌带领红九军在川湘鄂边界完成了歼敌任务,在段德昌带领部队在前线浴血奋战的时候,没想到却有人在后方搞起了小动作,污蔑他与汪精卫手下的一个小团体——“改组派”有关联。
段德昌马上被夏曦下令逮捕,不顾贺龙等人的劝阻,坚决要判处段德昌死刑,无论段德昌如何解释都无济于事。
面对着这样的结局,段德昌丝毫没有畏惧,这些年征战沙场,他早就将生死置之度外。行刑时,段德昌居然要求刽子手用刀结束自己的生命,将枪决自己的那颗子弹留给敌人。
贺龙将军心痛不已,但是军令如山,他也无可奈何,在段德昌被押赴刑场前,贺龙眼含泪水地给他送上了他平生最爱吃的粉蒸肉,临行前,段德昌从容的将这碗送行饭吃下,便大义凛然的走向了刑场。
在行刑时,围观的群众都落下了泪水,这个身经百战,多次带领大家打败国民党反动派的“常胜将军”,没有死在敌人的枪下,最后竟然死在了自己人的手上,这个结局实在是不能让人接受。
段德昌牺牲时年仅二十九岁,其一生虽然短暂,但是十分精彩,他一生都在为了革命而奋斗,却没能看到革命的胜利。
毛主席得知段德昌牺牲之后,失声痛哭,连续喊了好几遍段德昌的名字,不仅仅是革命战友,更是难逢的知己。在那个年代,大多数革命者的生命都是短暂的,段德昌虽然牺牲了,但是革命仍然在继续。
之后,由于“肃反”运动造成的不良后果引起了党中央的注意,于是暂停了“肃反”运动,并对此作出了深刻的反思,为在“肃反”运动中含冤牺牲的烈士们伸冤昭雪。
除了建国之后称为了“第一号”烈士,为了纪念段德昌在革命年代为我党作出的贡献,年,我国在他的家乡南县建立了德昌公园,占地多达30公顷。在公园的中心,屹立着段德昌烈士的雕像。
段德昌的伟大并不仅仅在与带领红军取得了多次胜利,在自己被诬陷的情况下,他依然保持着一个革命者应由的坚毅,从容的选择赴死,以表明自己对党的忠诚。
晚年的彭德怀也经常提起段德昌,他十分怀念那个意气风发的青年,十分怀念那个晚上两人促膝长谈。
那个年代的共产党人始终以拯救全国受苦的底层人民为己任,他们顽强战斗,早已把自己的生死看淡。哪怕是被冤枉,他们大多数也都是慷慨赴死。
他们用鲜血换来了新中国的成立,我们应该永远把他们记在心上,把他们的故事讲述给晚辈。
我是史海魅影,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zhidingweimt.com/bzyx/159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