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难得有兴致,多与大家分享一点,今日我们分享三段。
学者要收拾精神,并归一路,如修德而留意于事功名誉,必无实诣;读书而寄兴于吟咏风雅,定不深心。
做学问要集中精神,专注于一门,比如说进德修业时在意功名利禄,必定不会有什么深刻的体会;读书而只在乎文人的风雅韵事,也不会有太大的收获。
俗话说:“不劳无获”,没有耕耘,收获从何而来?学习就是这样。如果你不努力,你就不能在学习上取得进展。松散思想是学习的障碍,需要克服。学习需要我们集中精力,这样我们才能学到一些东西。著名物理学家诺奖获得者李政道教授自幼就酷爱读书学习。他手中随时都拿着书,不停地看,就连去卫生间都会带着书。有时他忘了带卫生纸,但从来没有忘记带书。在抗日战争期间,他到西南联大读书。不久,他的大哥去上海读书,二哥去了广西大学,只有政道一个人仍然留在昆明坚持学业。他去广西看二兄弟。他总是一次丢几件行李,但他的书从来没有丢过。有一次,他给二哥打去求救电话,请二哥快去接他。原来他在旅途中把行李都丢了,又饿又累。等到二哥赶到火车站一看,却发现弟弟正在候车室里全神贯注地读书。就是这种好学的精神,使李政道在学业上取得了非凡成就。
阅读和学习需要认真。在清朝小说《儿女英雄传》中。安公子娶了张金凤与何玉凤两位美妻,少年得意,难免有些不务正业,开始讲究风雅韵事。何,张两人商量着规劝夫婿,使他认真读书考取功名:“殊不知便是风雅这两个字也最容易误人,误人还误得不浅!如果性情持得住风雅,也不过成个墨客骚人。倘被风雅移动了性情,竟会弄成个轻薄子弟。”虽然是激进言论,但也有道理。读书如果只认风雅韵事,那么对于功名事业势必是不利的。对于古人来说,读书成名是他们谋求发展的主要途径。现代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果一个人喜欢下棋,书画,读诗书,培养这种爱好,也可以成为一种有前途的职业。重要的是要注意,无论我们选择什么作为自己的学习和发展目标,一旦被选定,我们需要有一种专注的、全力以赴的精神和态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功。
人人有个大慈悲,维摩屠刽无二心也;处处有种真趣味,金屋茅舍非两地也。只是欲闭情封,当面错过,便咫尺千里矣。
人人都有慈悲之心,维摩居士与屠夫刽子手都是一样的;处处都有趣味,豪宅茅舍都是一样。只是如果我们被情欲封闭内心的话,就算趣味在我们面前,也如在千里之外。
当人们第一次来到这个世界时,他们都有一颗慈悲的心。以慈悲为怀的维摩居士(与释迦齐名的一位佛学居士)和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之间没什么不同,他们的本性其实是一样的。人间处处都存有一种自然的情趣,住在富丽堂皇的金屋豪宅里与住在简陋的茅屋里也没有太大的区别。杜甫的草堂就以简陋闻名,可是那儿却别有一番景致。但是为什么我们觉得我们的生活在不同的方面如此不同呢?事实上,区别不在于这些事物的表面,而是人们心中真正的距离。因为人的心常常被欲望所封闭,徘徊在欲望和私事之间,当身心都被外来事物所控制时,我们很容易被生活的真正滋味所左右。其实,生活能否幸福,只是在我们的思绪之间,只要心不贪心,就容易得到快乐,这就是真理与幸福。那些只想得到应得的东西的人,不会把奢侈当作快乐,把诚实当作悲伤。这些人可以调整他们的气质和自尊,无论是在别墅还是在山洞里。恰恰相反,如果人类的心太贪婪,错过了生活中悠闲有趣的部分,那似乎并不遥远,其实已经有千百万里的差别了。
肝受病则目不能视,肾受病则耳不能听;病受于人所不见,必发于人所共见。故君子欲无得罪于昭昭,必先无得罪于冥冥。
肝上有病视力就会下降,肾上有病听力就会下降;病是在我们不知觉的时候感染上的,但一旦病发大家便都能看到。所以君子要想在公开场合清白,必须先在私下场合也清白。
古人修身主要是为了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俗话说,问心无愧,是为了表明人们想要在世界上完美无缺、无忧无虑,不能只是外表的完善,关键是心中没有邪念。儒学教育人们培养道德品质,必须在别人看不见、听不见的情况下,也绝对不能做任何可耻的事。俗话说,“如果你不想让人们知道,除非你自己不去做”,如果你只想给自己披上道义的外衣,那将是一种伪道学。心已经有了好的品质,你怎么能担心“灾难”、“罪恶”呢?
要想人家不知道,除非自己不去做,干了坏事终究要暴露。暗地里做的事情,总有一天会暴露在阳光之下。黑暗与隐秘的环境里,更不应该做见不得人的事。在没有监督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对自己更加严格。慎独是人生修养的较高境界,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要做到并非易事。
在东汉,有一个名叫杨震的官员。他博览群书,知晓经典之道,才华横溢。他有自知之明,诚实诚实,生活很节俭。当他还是个官员的时候,他不会给自己买产业,也不会建立一个奢华的官府,他愿意自己吃饭穿衣。一次他的好友王密为了回报杨震之前的推荐,他准备了10斤黄金,带到杨震的住处,在夜深人静的时候送给杨震。杨震对王密的这个行为非常不满。他说:“你觉得我会收吗?”王密还认为杨震害怕别人知道他拒绝接受黄金。他再次劝杨震拿金子,说:“天很黑,没人知道。”杨震说:“你我不是人吗,天地不也看着吗?”王密才明白杨震的意思,感到很惭愧。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zhidingweimt.com/bzmt/164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