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5 23:28:07   点击数:

怎么才能不变成一个坏人

发布时间:2023-1-5 23:28:07   点击数:

想要不变坏,我们就得知道什么坏人。

坏人有两种,一种是天生的坏人,最后运气不好,顺利长大,变成了一个坏人。

一种和我们一样是普通人,但是运气也不好,长大不是很顺利,也变成了一个坏人。

天生的坏人,指的是那些同理心天然缺失的人,他们因为无法感受到他人的情绪,自然也无法感受到他人的痛苦,所以在由着自己本能放肆的时候,总是显得很残忍。

甚至于有些天生的坏人,残忍和多巴胺产生了关联,越是伤害他人,他们越是感到愉悦,那种情况,就是传说中的心理变态了。

但是同理心的发生分两步,第一步是感知他人情绪,第二步是理解这种情绪并作出共情的行为去帮助对方。

第一步功能坏掉的人,只要有人告诉他,他第二步依然会发挥正常,依然会有同情心,他们长大后,最多变得有点冷漠,变得有点自闭而已。

只有第二步坏掉的人,才会大概率变成一个残忍的坏人,我们经常在新闻里看到的虐猫,虐狗,虐小动物的人,大概率就是这一种人。

他们在法律和道德体系下,会理性和自私的衡量伤害人的成本,但是他们对没有法律保护的小动物,可就没那么好心了。

天生的坏人,我们了解一下就行,关键是后天的坏人,他们为什么会变坏?

因为他们的决策机制出问题了,他们分辨不清楚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了。

决策机制出问题也分两种,一种是因为情绪冲动,生理上短暂的关闭了同理心,然后就回到上面的逻辑里了,大部分激情杀人,大部分冲动伤害,都是这个原因。

而另一种才是需要我们警惕的,那就是无知之恶,平庸之恶。

无知之恶的恐怖,在于你的初心往往是善的,只是因为你掌握的信息很有限,你看的视野很有限。

这个时候,上天把一个决定他人命运的决策权,默默的放到了你的手里,或者说你因为善意去赢得了这个机会,然后决定落下,悲剧发生。

无知之恶的悖论就在于,你无法去反驳它,因为向善的心,是这个世界的底层规律,是我们文明的底层逻辑。

每个人向善的心都值得鼓励,但是并不是每个人对善的理解都一样,也不是每一个人行善的方式都一样。

有时候你看到一只小海龟在往海里爬,天上又有海鸥在对它虎视眈眈,出于善意,你抓起小海龟一声走起,把小海龟扔进了海里。

正当你沾沾自喜以为做了好事的时候,沙滩上成千上万只小海龟接受了你扔出去那只小海龟的信号——沙滩安全,你们来吧!然后它们全部冲向了大海。

于是,海鸥群们,最大的盛宴开始了,你以为的善意,让成千上万只小海龟沦为了海鸥的食物。

还好,无知之恶我们小心一点依然可以察觉,可以避免。

而平庸之恶,却是我们大部分人的宿命,这个平庸并不是说你的普通,你的平凡是一种恶,那就太过绝对了。

平庸之恶这个概念的源头——阿仑特,她认为的平庸之恶,是一个人丧失了思考的能力,被制度,被环境,被群体裹挟后,所犯下的恶。

就像二战结束后,那些纳粹的杀人犯被审判时,杀人犯们觉得他们只是在执行命令而已,他们只是履行了职责,服从了元首的命令,服从了元首制定的法律而已。

他们觉得这并不是恶行,只是立场不同。

但是在屠杀犹太人的刽子手中,也有很多人性的光辉存在,比如那个帮助犹太人逃亡,最后被判处死刑的普通士兵安东·施密特。

他被处刑前,在给妻子的信里说道:“亲爱的妻子,,,,请原谅我,我只是作为一个人类来行事,我不想伤害别人。”

我们是否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在于我们是否一致忠实于自己,是否始终保持与自己相处,与自己交谈,而不是被制度,被社会,被舆论,被群体所裹挟。

只要你妥协了,放弃了独立思考,你就变成了平庸,而平庸是很多恶的起源,比如《乌合之众》里那些暴乱的人群。

平庸之恶,不代表平凡是罪过,平庸之恶,是让我们永远忠实于自己,永远保持独立的思考,去思考什么才是自己想要的,而不是听之任之。

真正的勇士,真正的善良,是在每一个具体的情境中,每一个具体的选择中,都冒着风险,去真诚的做出自己独立的判断,并为此承担责任。

就像那个明知道自己会死,也要冒着风险拯救犹太人的普通士兵一样。

就像那些明知道人间冷暖,明知道俗世繁华不一定有自己一席之地,明知道这人间有灰暗,却依然敢于直面自己人生,敢于为那个真诚的自己,站出来的一个个平凡的我们一样。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zhidingweimt.com/bsdz/1603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