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经常翻看这家报纸,觉得它不仅在养老及健康等专业领域新闻做得好,而且其副刊“红枫”、“文史”、“健康.养身”、“旅游”、“生活.理财”、“休闲”等办得也很好
* 以上只是作者个人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
专栏<<<
近日听到一个消息,说沪上“不起眼”的《上海老年报》每年发行量在上升,目前每期发行接近20万份,已进入上海滩报刊发行量排行榜前茅,受到市委主要领导同志的表扬
《上海老年报》是一家面向特殊读者群的专门类报纸,当初它创刊时不呐喊、不炒作,问世时“悄悄的进村,打枪的不要”,多年来脚踏实地,终于“修成正果”,在当前“纸质媒体将消亡”的喧嚣声中创造了一个奇迹我一向是对纸质媒体、纸质书刊将消亡的无知言论不以为然生活报的,相信《上海老年报》的成功也不会是个案,纸质的书、报、刊终将“万岁万万岁”,当然,纸张本身及印刷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是会有新面貌的,造纸术、印刷术的科技进步发明史早就证明了一切
专栏<<<
我一向认为,报刊无所谓大小,在于办报人办刊人的思路、水平、敬业态度,只要精心办,针对读者需求,讲“自己”的话而不是靠网络提供文章,小报小刊也能造大影响,报刊办出自己特色,发行量的上升也总是可以期待的,那种认为在新媒体冲击下报刊一定“会消亡”的悲观论调,是没出息的新闻从业者的思路《上海老年报》的成功,至少有这样四条经验:一是版面精而有效,报纸不“痈肿”该报为周三刊,但每期仅8个版,这就非常科学地适应了固有的老年读者群,即南宁日报版面不多,看完不累;内容实在,适读性强;版样传统,秀气亲切前些年许多报纸盲目扩版,不顾读者对象,为招徕广告或满足少数人喜好及利益,开设了与自己基本读者群不贴肉的软广告版、收藏版、投资版、过分娱乐版等,报纸每天出一大叠,读者见了“怕”、“烦”有的报纸内容空洞或抄袭网络,标题也做得大大的,像个生意暴发户,凡此等等,都易脱离群众而《上海老年报》版面设置以精为主,不追求盲目扩版,并且每一版都适合老年读者需求,这种办报思路是正确和符合新闻规律的二是副刊办得很精心,内容丰富,文章以短为主,但若有好文章,也肯不惜篇幅一篇登一整版,让读者读个过瘾,如该报“文史”专版就实现了这一点三是副刊文章虽短但却清新,题材暑假生活英语手抄报丰富多样,选稿不拘一格,这在该报文艺副刊“红枫”中表现尤突出,据说编辑除了向一些著名文化人约稿外,大量稿件都是从不相识的读者来稿中选用的,所以该副刊既有名家好稿造势,又有大量贴近生活的作者主动来稿,这犹如一股淙淙清泉,滋润了报纸,副刊版样设计也艺术化,雅而不粗俗四是内容上颇人性化,如今年1月30日该报头版头条通栏新闻标题就令人叫绝:《收下小辈压岁钱,老人应当舍得花》,2月25日头版头条通栏为《凌晨两点,母女俩一起看星星》也很亲切,这类人性化、伦理化、充满亲情感的新闻很多,这样的内容,使报纸不仅对老年人适读,而且拉近了与读者距离,对中小学生、中年读者群也很适读,一张报纸全家看,恐怕这就是被读者自费订阅的《上我的低碳生活手抄报海老年报》发行量上升的原因吧(当然还有定价低的原因)
原先我是不读《上海老年报》的,去年有次我在《浦东时报》发表了一篇关于研究居家养老的时评文章后,没想到《上老海年报》一位记者突然打电话给我希望采访,我感到很惊奇,因为记者主动“挖新闻”而不是靠发布会拿新闻这样的事,在今天很罕见可见,这家报纸采访新闻不是等、靠、要、抄,而是保持了记者的传统作风
北京哪家治白癜风的医院好白癜风哪里治的好转载请注明:http://www.antshoes.com/bbln/1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