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4-15 13:46:18   点击数:

戴笠痛失爱将后,便向蒋介石呈递了辞职报

发布时间:2023-4-15 13:46:18   点击数:

前言

陈仪是绍兴东浦镇人,清光绪二十八年(年)东渡日本求学。在日本求学期间,他进入士官学校第五期炮兵科,和蒋介石是同届同学。光绪三十三年(年)回国,在陆军部任二等文职科员。武昌起义后,他出了任浙江都督府军政司司长。后来,他出任陆海军大元帅统率办事处的军事参谋官。年,他再次东渡日本,进入陆军大学学习军事作战。年,他再次回中国,在上海经商,和杜月笙等上海大佬是“老熟人”。

陈仪与戴笠

年孙传芳掌控了浙江,特意邀请陈仪为浙军第一师师长,之后又转任第军司令、浙江省省长。年,北伐战争爆发,陈仪审时度势决定投向北伐军,之后被北伐军总司令任命为国民革命军十九路军军长。由于手下在部队中制造哗变,陈仪很快从十九路军军长的宝座上下台,被迫流亡国外,先后游历欧美,考察西方军事。数年后,陈仪回国,被蒋介石委任为兵工署署长,后转任军政部政务次长。年闽变结束后,调任福建省主席兼绥靖主任,负责整理福建军政。

夫立面,陈仪是国民党的元老级人物,在全国各地羽翼众多,门生故吏数不胜数,又是学者出身,并且一直以“文学学者”自居,直以来被国民党政学系公认为本系的“精神领袖”,所以平时骄横的戴笠也不敢轻举妄动,免得给自己招惹不必要的麻烦。陈仪素来和军统、中统等特务组织来往不多,也基本上没有什么过节,他为什么要杀掉张超呢?这让戴笠疑惑起来,于是,他决定让自己的参谋全力调查这件事情。

事情的缘由可以追溯到年的“福建事变”。年11月20日,十九路军将领联合国民党内李济深等一部分势力,在福建福州南校场召开大会,决定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年1月15日,蒋介石的军队攻陷福州。人民革命政府和十九路军总部分别迁往漳州和泉州,仅仅6天后,泉州、漳州相继失守,“闽变”宣告失败。年初,蒋介石就将陈仪从军政部政务次长的位子调任省主政,任福建省军政主席。之所以让陈仪“受命于危难之际”,蒋介石是经过周密考虑的。陈仪为人沉稳,一向谦和,人缘很好,做事情又十分负责,在关键时刻又能下得了很心,是个能够担当大任的人物。

蒋介石也正是看中了陈仪所具备的“高素质”决定让他主政福建收拾烂子的。在福建期间,陈仪妥善地处置好了“变后遗症”,又采取了许多经济和文化政策,使得福建基本恢复了先前相对的稳定状态。他能够力挽狂澜,将福建这湾浑水澄清自然是得到了蒋介石的嘉奖,在国民党中的威信也日膨胀。按照蒋介石给军统确定的任务,对陈仪进行密切监视也肯定是免不掉的。戴笠曾经去电要求张超注意观察这位省主席的一举一动,但是戴空绝未想到张超会因此送命。张超恃宠骄纵,自以为有戴笠这层关系就胆大妄为,根本不把陈仪放在眼里。

他在福建各地招抚士匪,暗地发展特务军事力量;并毫不掩饰自己的目的。在几次重要的宴会上,他竟然公然叫嚣要扩充特务处在福建的势力,并且要掌控一定的“枪杆子”。这就引起了陈仪的注意,于是暗地里调查这位“骄狂的激进分子”。陈仪知道张超是戴笠的人,所以开始时再三加以容忍。然而张超却得寸进尺,不但不把陈仪放在眼里,而且密谋策划倒陈的军事暴动。这可触怒了的陈仪,他密令福建省会警察局长李进德多方搜集证据,伺机捕捉张超,“将他除掉”。

其实这个消息早就被闽北站站长严灵峰知道了,他多次向戴笠报告,但戴笠忙于其他事情迟迟未给出明确的回应,等到戴笠给严灵峰回电的时候,陈仪已下达了速捕张超的命令。在逮捕张超的时候,军警在他的住处搜集到了大量的“倒陈”机密情报,即使是先斩后奏也让戴笠无法为自己的手下开脱罪过。这次,老谋深算的陈仪先发制人,取得了最初的主动权。在将张超处置以后,陈仪立刻派人将张超“破坏福建稳定,暗杀谢荫德,组建武装力量抵抗福建省政府”的证据用军用飞机运到了武昌,交到了蒋介石的手里。

更能显出陈仪老道的地方是,他还在证据中写了封“请罪书”,行文间对一时冲动杀掉“破坏分子”深感愧疚,愿意接受“委员长的任何惩罚”。蒋介石当然明白陈仪的动机,但是他没有立刻给出答复而是决定看看戴笠的表现再做定夺。封疆大吏敢于直接下令枪杀军统的重要干部在陈仪之前还没有出现,一向争强好胜的戴笠肯定是咽不下这口气的,他决定要向蒋介石为自己死去的爱将伸冤,要求惩治刽子手陈仪。

手心手背都是肉

戴笠将他认为的实情向蒋介石汇报说:“陈仪在没有充足证据的前提下,没有和军统打一声招呼就把张超枪杀了,还暴尸三天。今天我是向校长申诉来的,希望您能为死去的张超、为军统主持公道!”“你知道张超在福建都做了些什么吗?你还好意思到我这儿来胡闹?”蒋介石略显生气地说,“你都调查核实过吗?陈仪为什么要杀他,你没搞清楚就来告状,太不像话了!”这时戴笠才明白,原来陈仪已经抢先一步向老头子申诉了。陈仪的这招“先入为主”是戴笠万万没有想到的。

此刻戴笠的大脑在急速地运转着,他想尽快处理当前这个棘手的问题。蒋介石看出了戴笠的想法,于是想给戴笠一个台阶下:“难得的是陈仪那谦逊的态度,主动来向我解释,说明了具体的情况,如果说他杀张超有错的话,也就是杀得太急了点。”戴笠眼睛一转,近乎恳求地说:“就算他张超犯了天大的错误,也应该由我戴笠处置,也应该由军统处置,陈仪没有权力处置我的人!”戴笠稍微停顿了一下继续说:“我知道您顾及陈仪的面子,所以您不想处置他,您把这事儿交给我,我去办!”对于戴笠的二次“伸冤”,蒋介石只是简单的说了句:“娘希匹,不治你的罪就算可以了,你还敢来反告一回?”然后对着戴笠大声骂了一句:“赶紧滚回去,给我面壁思过!想明白了再来找我!”

戴笠迅速转身,从蒋介石的办公室退了出来。没走多远,戴笠又转身走了回来,他在门口了大约1分钟,推门走了进去。这次他什么都没说,“扑通”一声在蒋介石面前跪下,然后痛哭流涕地诉说:“张超千错万错,也应该由我们对他进行纪律制裁,他陈仪凭什么要抓便抓,要杀便杀,张超是我的人,是我手下最能干的特务,如果委员长对此事置之不理,不给我一个说法,我的工作真的没法干了。”蒋介石从裤兜里掏出白色的手帕,递给戴笠说:“一个大男人哭什么哭,我都没见你哭过,为了一个张超就哭成这样,值吗?”

说完,蒋介石轻轻拍了一下戴笠的肩膀说:“赶紧给我起来,别跪在这儿给我丢人!”谁知这次戴笠竟然扑倒在地上,双手紧紧抱住蒋介石的大腿痛哭起来,用断断续续的声音说:“张超死得冤哪,他们凭什么杀我的人,校长您应该替我做主,替我做主啊!”蒋介石大怒:“丢人,丢人,赶紧给我滚出去!滚出去!来人,把这个没出息的家伙给我架出去,架出去!”戴笠见蒋介石还是不肯松口,冷静了一下,用微弱的声音进一步说道:“校长,学生无能,并非无耻。今天也不是在这儿跟您演戏,只是学生认为自己领导无方,致使手下被人无端杀害,我无能,无法为自己的兄弟报仇,所以现在呈请校长准予辞职,我已经无脸再继续领导军统的工作了!”蒋介石以为戴笠在拿辞职要挟自己,于是随口说了一句:“你不用写辞职报告了,我现在就准了你的辞职!”

就这样,戴笠灰溜溜地从蒋介石官邸走了出去。当天,戴笠回到汉口法租界的住处,果然写了份辞职报告,并当即差人给蒋介石呈送上去。在辞呈中戴笠写道:学生奉命接手特务工作以来,承蒙校长厚爱,算是有些小小的成绩,但是这些成绩都是在张超这样的得力助手的帮助下才取得的,如今手下被杀,我竟无法为其伸冤,所以,学生今日引咎辞职!蒋介石看到戴签的辞呈时,不觉心软下来。蒋介石肯定戴笠是舍不得离开的,他也不愿意失去一位忠诚的杀手。反过来想,陈仪也没有做错什么,他这么处置完全是可以理解的。那么怎么去做取舍呢?手心手背都是肉,割了哪一块都会疼啊。

年8月19日,也就是戴笠呈送辞职报告的第二天,蒋介石把戴笠召到武昌珞珈山官邸,开门见山地说:“陈仪是对北伐乃至抗战有功的国民党元老,你不能这么和他针锋相对。再说,陈仪是政学系的领袖人物,在国民党内,许多元老都和他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织出来的关系网坚固无比,“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道理你会不明白吗?为了一个张超而让国难之际的党国受损失,值吗?”见戴笠低头不语,蒋介石进一步说:“这些人都是在北伐、反共中立过大功的,现在党内军官过多,极度地缺少文官,这情况你是知道的。而陈仪正是文官们公认的典范,你说我能动他吗?”

“你是黄埔的高材生,更是诸多学生中的俊佼者,我直以培养出像你这样的学生而感到自豪,但是你们也要体谅我的一番苦心。你看这样怎么样?我现在就下撤销福建警察局长李德进的职务,继续对他进行审查,至于陈仪,希望你以后不要再提,也不许有积怨。你也回去后好好冷静一下,好好当你的差,辞职之事,也不许再提。戴笠见蒋介石交了底牌,也就不好再继续争执些什么,反而被蒋介石的言语所感动。失去一位爱将固然可惜,但是戴笠这次真切地感受到蒋介石对自己的信任和挽留,看来蒋介石把自己当成心腹亲信已经确认无疑了。戴笠为此兴奋不已,回到寓所后,即兴写了“秉承领袖旨意,体谅领袖苦心”12个字。从此之后,这12个字就成了戴笠的座右铭,他还以此训示手下说:“我们的一切,都以这12个字为出发点!”

用尽心机讨蒋欢心

戴笠在蒋介石的身边长达15年之久。在这15年里,戴笠为蒋家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战功无数。年后,蒋戴关系也发展到巅峰。在蒋介石的一生中,特务、军队和财政是他控制得最为严格的部门。其中,特务又是重中之重。蒋介石老谋深算,控制特工的办法数不胜数,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办法就是对特工给予特权,但却不给高位,所以戴笠出任军统头目近十载,到头来却还是一个军统局副局长。戴笠之所以能得到蒋介石的重用,主要是因为戴笠将他的心思揣摩得很到位。戴笠对于蒋吩咐的所有事、下达的所有命令,都是察言观色、顺其好恶,所以10多年里,蒋、戴合作相当默契,几乎没什么隔阂。

戴笠清楚,凭自己的资历和本事,必须借助蒋介石才能有所作为。因此他忠蒋、护蒋到了死心塌地的地步,花费了很多精力研究蒋介石的思想、行为、心理和性格。为了掌握蒋介石的爱好和生活习惯,戴笠费尽心机从蒋介石身边的侍卫人员打开渠道,即使是柴米油盐的琐事也给予关心。戴笠对蒋介石身边的侍卫非常敬重,平时对这些人毕恭毕敬,时时打点,所以每到关键时刻,戴笠要了解什么情况,呈送什么报告,这些人都为他开方便之门。对于蒋介石的忌讳,哪些话该说,哪些话不该说,戴笠也掌握得一清二楚。

蒋介石发号施令,一概用“手令”。他所下达的手令数量多如牛毛,内容涉及军事、政治、经济等各个领域。但是,由于特务工作的特殊性,为了安全起见,蒋介石很少下达“手令”。戴笠早就摸透了蒋介石的这一习惯,所以凡事坚持向蒋介石做口头汇报,对蒋介石的指令,他也都只记在脑中,从不笔录。戴笠知道蒋介石喜欢干净整洁,要求属下注重着装和仪表,因此他每次见将介石时都穿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那些由戴笠引荐的人,事先也受到戴笠的关照,因此大多也能得到蒋介石的重视。此外,蒋介石讨厌别人说话拖拖拉拉,因此戴笠回答问题总是干净利落,清楚明了。

戴笠每次回答蒋介石的问题,都备有多套方案,因此很少不被采纳。蒋介石是个脾气暴躁之人,经常呵斥下属,甚至动手打人。当然,不是心腹不打,挨打的人必有重用。蒋介石打过的人都是自己的嫡系黄埔生。很多黄埔军校的官员都因校长打耳光而感到脸上光。戴笠作为将介石的心腹愛将,自然少不了挨打。如果空做事出了差错,務介石轻则痛骂重则拳脚交加。戴签深知这项原则,所以每次挨打过后,非但毫无怨言,反而以此为伴君如伴虎,戴笠在与蒋介石相处时,也是小心行得万年船。就连对蒋介石的称呼,都经过反复考,也注意区别运用。

比如说,对与他同等地位的人,他大都称蒋介石为“老头子”;对黄埔学生,他则尊称蒋介石为“校长”;对军政大员及杂牌军将领,他称蒋介石为“委座”;对国民党党务人员,他称蒋介石为“总裁”;对其他人员及在公开场合演说讲话中,他统称蒋介石为“领袖”。对于部下,蒋介石有两点最为忌讳:一是拉帮结派,营私舞弊;二是贪污受贿。戴笠是聪明之人,多年来都是独来独往,从不参加任何派别的活动,以免招来蒋介石的猜疑。他还经常整肃军统小特务的贪污受贿行为,借此沽名钓誉。

结语

当时重庆的军政要员竟相乘坐豪华轿车,戴笠见蒋介石时却乘坐一辆旧车,借以表明自己的清廉。由于戴笠总是能够迎合蒋介石的心理,他在蒋介石心目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蒋介石经常把一些棘手的、微妙的问题交由他处理。戴笠虽然屡屡猜中蒋介石的心思但也难免有碰钉子的时候。一来二去,戴笠又总结出一些与领袖打交道的经验。每逢蒋介石喜怒无常,不按常理出牌的时候,戴笠就装糊涂,不提意见,听凭蒋介石裁决而这正是蒋介石想要的结果。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zhidingweimt.com/bbln/1664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