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12-7 13:33:22   点击数:

中国改革报中部崛起明确ldquo

发布时间:2021-12-7 13:33:22   点击数:

  “十三五”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获审议通过,国家发改委副主任何立峰出席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规划内容

  12月9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何立峰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介绍“十三五”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有关情况。

  12月9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十三五”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和“十三五”信息化规划有关情况。图为会议现场。

  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六省,年年底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26.5%;年经济总量占全国比重20.3%,居四大板块第2位……中部地区在全国区域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12月7日,“十三五”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获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国家发改委副主任何立峰在12月9日举办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规划在继承原有“三基地、一枢纽”定位基础上,提出了“一中心、四区”的战略定位,确定了到“十三五”末的发展目标,明确了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

十年发展取得累累硕果

  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决策,到今年刚好10年。10年间,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怎样的成就?

  经济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年,中部地区实现生产总值14.7万亿元,10年年均增长11.6%,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1个百分点。工业、投资、消费、进出口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位居四大板块前列。

  “三基地、一枢纽”,即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地位日益巩固。年,粮食产量18,万吨,占全国粮食总产量比重稳定在30%左右。山西等大型煤炭基地基本建成,年~年发电总量为9.78万亿千瓦时,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快速发展。年年底,高速铁路营运里程达到六千余公里,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密度均位居四大板块第2位。

  新型城镇化步伐加快。年~年,中部地区城镇化率由36.5%提高到51.2%。农村安全饮水、无电地区居民用电问题基本解决,所有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达沥青水泥路。

  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年~年,中部地区城乡居民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1.8%、13.2%,达到26,、11,元。

  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长江、洞庭湖等大江大河治理取得积极进展。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有力保障了华北等地区水资源供应。安徽和浙江两省建立了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

  全方位开放格局基本形成。年外贸进出口总额亿美元,是年的6.1倍,年均增长19.9%。中欧班列在郑州、武汉发车,形成了中欧班列品牌。农业资源加工优势企业到中亚设立加工基地,促进了“一带一路”建设。

新定位将激发经济新活力

  “经过十年发展,中部地区在全国的地位进一步巩固提升。在继承原有定位基础上,我们研究提出了‘一中心、四区’的战略定位。”何立峰如是表示。

  “一中心”是全国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中部地区工业基础较好,全国影响力较大,人力资源较丰富。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发展速度很快。“中部地区完全有必要也有可能打造成为全国重要先进制造中心。”何立峰说。

  全国新型城镇化重点区。何立峰介绍说,年,中部六省城镇化率为51.2%,低于全国约5个百分点,城镇化发展基础良好且潜力巨大。中部地区是我国外出农民工的主要流出地,是落实就地城镇化战略的主要区域。

  全国现代农业发展核心区。中部地区粮食产量占全国的30%,棉花、油料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占全国的40%,素有“湖广熟、天下足”的美誉。

  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规划将中部地区定位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就是要充分发挥江西全国生态文明示范省、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等平台的作用,在生态补偿体制机制创新方面先行先试,塑造绿色发展典范。”何立峰说。

  全方位开放重要支撑区。何立峰表示,中部地区具备承接产业转移的客观能力和基础条件,已经形成了一批优势产业,也具备向西部地区辐射的条件。“中部地区在全方位对外开放方面必将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五年规划将尽快发布

  据何立峰介绍,“十三五”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已获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规划期限到年。该规划正在修改,将尽快发布,确定了九项任务。

  一是优化空间,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主要包括严格保护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农产品主产区,打造网络化开放格局,扶持特殊困难地区加快发展,规范发展区域功能性平台。

  二是改革创新,培育区域发展新动能。主要包括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三是转型升级,建设现代产业新体系。主要包括推动制造业提升改造,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四是做强做优,开创现代农业发展新局面。主要包括巩固提升全国粮食生产基地地位,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农业科技支撑水平,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五是统筹城乡,推动新型城镇化取得新突破。主要包括加快城市群建设发展,建设和谐宜居智慧平安城市,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六是纵横联通,构筑现代基础设施新网络。主要包括强化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地位,提高能源保障水平,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

  七是绿色发展,打造蓝天碧水新家园。主要包括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加强重点流域治理,节约集约利用资源。

  八是增进福祉,促进人民生活迈上新台阶。主要包括全力实施脱贫攻坚,大力发展教育卫生文化事业,健全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创新社会治理。

  九是开放合作,塑造区域竞争新优势。主要包括加快融入重大国家战略,全面推进双向开放,深化区域内部合作。

(中国改革报、改革网记者袁琳实习记者徐赟)

(责编/制作李宏伟审读何立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zhidingweimt.com/bzlm/1508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