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主要讲述的是两个人类历史上的大神级的人物,一个是爱迪生,一个是特斯拉。
特斯拉爱迪生爱迪生这个人就不用说了,对吧?大家现在人人都说什么乔布斯,乔布斯的历史地位跟爱迪生没法比。你想,爱迪生创造了什么?电灯、留声机,还有电影。我们就不说什么蓄电池,他一生一千多种发明,我们就不提其他,就这三样还得了啊?他彻底改变了人类文化当中的时间问题。
你想,电灯在没有它之前,人类天黑就睡觉嘛,对吧?电灯让夜晚彻底进入了人类的生活。所谓的夜上海、夜巴黎、夜伦敦、夜纽约,所有这些奇景,那些万家灯火的辉煌的城市,都是因为电灯带来的。电灯让人类的夜晚,夜生活成为一种可能。
再有,留声机和电影把人类的声音和影像可以跨越时间保留下来,给人类文化带来了一种全新的可能性。所以爱迪生这个人对整个人类,用当时人的一句话说是个恩人,他让人类文化彻底改变。
所以爱迪生在年,他在巴黎去参加那个世博会的时候,那一年就是埃菲尔铁塔建成的那一年,当时法国的那些记者对爱迪生的追捧,你如果看到那个场景你才知道,像乔布斯生前受到的那个追捧根本就不算什么。
当时法国巴黎的新闻媒体已经到什么程度?如果今天没有关于爱迪生的报道,或者所有的头版的文章当中没有引用爱迪生的话,这张报纸根本就不能下印厂,总编大人一定是要发火的,他当时是那么一个大神级的人物。这是我们要讲的第一个人物。
第二个人物叫特斯拉,我们今天都知道特斯拉是一部电动车的名字,而实际上它是个人名,这个人和爱迪生生活在同一个时代,比爱迪生就小九岁。
这个人身上最有趣的一点是,他死了之后一百年将近,默默无闻,可是这些年突然抱得大名,在西方当然就跟埃隆·马斯克搞的那部车有关。而在中国呢,是因为年中央电视台CCTV搞的一部纪录片,播完了之后在中国民间就掀起了一股崇拜特斯拉的狂潮。不信你可以到百度贴吧上搜一搜,这个人有几千条文章和评论,你看完之后觉得人类太悲催了,怎么能和这样的天才擦肩而过呢?他简直是超越于我们这个时代的人物,跟外星人似的。
比如说什么交流电、无线电这些发明,都归功于他,这都是有影的,可是连什么通古斯大爆炸这样的神秘事件也归功于他。年在俄国远东地带,就是今天的西伯利亚,有一次这样神秘的通古斯大爆炸。现在研究来研究去,大概认为是一个行星撞地球的事件,当然科学界也没有最终的结论。
但是有人说,这就是特斯拉搞的一个实验,在纽约他制造了一个球形闪电,然后远距离投送到俄国的西伯利亚地带,造成了一次大爆炸。那次大爆炸的当量知道多少吗?两千万吨TNT炸药,很多个核弹的那个当量,说这就是特斯拉干的。
据说特斯拉当时已经拥有了把整个地球一剖两半的这样的能力,所以说你可以夜晚站在自家的阳台上等着外星人接走,没准儿你一看,这不就是当年升天的特斯拉吗?这个人已经被充分地神秘化,甚至是神化了。
所以今天我们讲的故事就在爱迪生和特斯拉这两个人之间展开。我们先给大家介绍一下真实的特斯拉,他是一个出生在克罗地亚的塞尔维亚人,就是东欧人,斯拉夫人。他小时候,他爹妈都挺神的,按照他自己写的自传讲,他爹是个牧师,从小就对他施以最严酷的学术训练,让他去记忆、背诵大量的材料。
而他妈呢,是一个心灵手巧的家庭主妇,用他的原话讲,可以在一根睫毛上打三个结。我看到一些文章就在讲,这样的父母结构、这样的教育,对于一个人成长为天才是多么的重要。
说实话,我从来不信这个,我岁数越大就越不相信教育的力量,教育仅仅是让一个普通人达到一定的水准。而人类历史上那些惊才绝艳的大天才,他肯定不是教育的结果,他就是有这样的天分。
那他爹这个牧师,我觉得他一生当中做的最重要的事情,不是按照原来的想法逼着小特斯拉接自己的班,接着当牧师,而是同意他去学电学,学电气工程师。
按特斯拉自己的讲法是这么回事,有一年他得了霍乱,霍乱大家都知道,那种烈性传染病分分钟死人。所以他在奄奄一息的时候对父亲讲,我人生还有一个愿望,要想当一个电气工程师,他爹肯定是嘀嗒着眼泪,答应你,答应你。后来病好了,果然就去只好当工程师了,他爹再也没有阻拦他。
这让我想起来我认识的一个朋友,他是一个Gay,同性恋,要出柜。他就说怎么出柜呢?在父母面前。最后他就想了一个招,他就跟父母讲,我最近觉得抑郁,我觉得我是不是个同性恋啊?我怎么好像觉得自己对男人有兴趣,我抑郁了,我想自杀。
然后他父母就急得不得了,不要自杀,然后去查大量的材料,然后跟他讲,你看,同性恋没有什么嘛,同性恋是一种很正常的行为,你千万不要有这个心理压力,不要自杀。然后后来他就渐渐地跟父母说,我现在不想自杀了,我好了,我真的是个同性恋,父母说挺好,挺好。就是这么一个故事,特斯拉当年可能用的也是这一招。
那他在学校期间就是一个学霸,各门成绩都非常优秀。到了年,他去参加工作,加入的第一家公司是哪家呢?就是爱迪生在欧洲的分公司。特斯拉学习成绩又优秀,很快就成为这家公司遍布欧洲业务的最重要的一个工程师,像什么法国的、德国的,一旦哪儿发电机坏了,都是他去修。
其中最著名的是发生在年,当时德国新搞了一个火车站,这是当时德国非常大的一个火车站,当时的德国皇帝威廉一世还参加了剪彩典礼。这个火车站所有的电气设备,从发电机到每一个灯泡,都是由爱迪生公司提供的。
但是要知道,那个时代的电气设备在安全性、稳定性上还很差,结果这么重要的典礼果然就搞砸了,失火,把一面墙都给烧掉了。那德国皇帝当然就不高兴了,皇帝他老人家一不高兴,底下的公务员能高兴得了吗?给我们闯这么大的祸。所以爱迪生公司你们那笔钱我们就不付了。
那爱迪生公司欧洲分部的这些人就很紧张,首先损失了一笔钱,另外公司在欧洲的业务还怎么开展啊?这么大的品牌失败事件,那只好去派特斯拉处理这个问题。首先你技术很好,第二你还懂点儿德语,因为当时他们欧洲的分部设在巴黎。
临走的时候就给特斯拉各种许愿,说只要这个问题处理好,把钱要回来,我们给你发大量的奖金。结果特斯拉去了德国之后,很快就把机器修好了,还把钱要回来了。
这帮人就想着赖账,说这么地吧,你看公司这些年在欧洲经营业绩也不好,这个奖金你肯定也不好意思要。那这么地,我们给你写一封推荐信,把你推荐到美国爱迪生公司的总部,让你和你心目中的偶像爱迪生一起工作,好不好啊?
要知道,当时的美国虽然在GDP上还不是世界第一,美国GDP世界第一要到年。但是在电气化革命这股浪潮当中,美国是当之无愧的领头羊,和今天的互联网革命美国那个领头羊地位是一样一样的,所以当时全世界最好的电气工程师都集中在美国。
所以这一点对于对电学非常沉迷的特斯拉,而且非常有天赋的人来说,是非常有诱惑力的。所以他揣着很少的一点钱,就踏上了横渡大西洋的移民之船。
那这是哪一年呢?是年,和特斯拉同船到达,不是同船,就是同时间到达美国的还有另外一样东西,就是今天你在纽约看到的那个巨大的自由女神像,那是法国人送给美国人的礼物,也是年送到纽约的。
特斯拉下了船之后,据说兜里只剩下几个美分,还打了一个零工挣了20美元,才算是有了一点路费,然后去见到了爱迪生。爱迪生就非常亲切地接见了特斯拉,那为啥这么亲切呢?是因为特斯拉兜里带的这张推荐信,写得实在是太给力了。
写信的人就是爱迪生欧洲分部的那个负责人,他原来也是爱迪生的同事,这信是这么写的:说我一生当中就认识两个伟人,一个是您爱迪生老人家,另外一个就是现在站在你面前的这个年轻人特斯拉。这个推荐真的是蛮拼的。
所以爱迪生当然就对特斯拉高看一眼了,等到特斯拉再光荣地完成了几个艰巨的任务之后,爱迪生满意极了,给欧洲分部发电报,说你们真的给我推荐了一个好人。所以特斯拉和爱迪生这两个人,一生当中仅有的短暂的蜜月期就开始了。
那请问我们站在爱迪生这一头,他为什么这么欣赏特斯拉呢?原因很简单,用人之际嘛。因为年的时候,爱迪生刚刚发明了电灯泡,这个时候正在大规模铺开他的电力系统,所以像这样的高手的电力工程师,当然是他需要的了。
而爱迪生这个人一生兴趣特别广泛,他发明了一千多种东西,不仅是电学,比如说他到晚年还致力于发明水泥。他甚至构想过这么一个产品,一个大模子,把水泥往里面灌,等水泥一旦凝固之后,把模子敲掉,这就是个房子。而且房子里面所有的家具,从椅子、桌子、灶台、浴缸,都经过水泥往里灌,一次成型了。
就有点像我们今天那个一次成型的卫生间那个产品,爱迪生早于我们现在一百多年,就在构想那么个产品,而且真的是赋予实践。结果花了大量的精力也没有做成,因为当时的水泥不过关。
所以爱迪生这个人不像一般的科学家,是自己带有一个强烈的兴趣去研究什么事,他是一个纯粹的创业者和企业家,他往往盯住什么东西去搞发明的时候,是从一个商业的预期上对它进行判断。那爱迪生非常敏感,在19世纪的70年代就盯住了电灯这件事情。
其实爱迪生并不算什么大科学家,严格地讲他就是一个企业家和创业者。我们就拿发明电灯泡这件事情来讲,虽然现在这顶桂冠套在他的头上,其实也他是那么回事了。因为人类在刚刚发现电这个现象之后,就在琢磨怎么用它,那最容易琢磨出来的就是用于照明。
所以19世纪的早年间就有科学家在实验室里搞出了类似于电灯的东西,甚至在爱迪生同时,英国还有一个化学家叫斯旺,跟爱迪生发明了几乎一模一样的电灯,也在英国的下议院里给点亮了。但是后来就有人讲,说爱迪生好像是率先注册了专利,这不是巧取豪夺吗?这是窃取了人家斯旺的研究成果,这个话不能这样讲。
首先,他俩确实是同时发明的;另外更重要的是,企业家的任务恰恰是科学家没法完成的,虽然你斯旺也搞出了电灯,但是请问,你可以把它量产吗?你可以把它的成本和价格拉到普通老百姓能接受的程度吗?你能够通过宣传和运作,让整个社会都接受吗?你能够制造一个庞大的电力系统,来支撑每一个灯泡吗?这些事情是科学家在实验室里搞不出来的,这种事情从来都是靠企业家。
就拿我们今天用的鼠标来讲吧,最先发明它的是美国惠普实验室里的那些科学家,但是那个原始的鼠标丑得要死。最后把它变成我们今天用的鼠标的,是著名的大神乔布斯,首先对它进行工业设计,然后在生产上把它变得量产,价格上变得可接受,然后说服整个社会系统接受这样的应用,这是企业家才能完成的事情。所以企业家作为社会当中的一个分子,他不是巧取豪夺,他不是靠剥削生存,他是有他的独特的创造性的作用。
我们回过头来,再来看爱迪生的灯泡生意。到了19世纪70年代的后半段,爱迪生实验室里的灯泡就越来越接近于商用和民用,灯丝点亮的时间就越来越长。于是,到了年的时候,爱迪生就搞了一个盛大的发布会。
你不要以为今天搞IT的人会搞发布会,乔布斯、雷布斯,其实一百多年前的爱迪生早就会玩这一套,而且爱迪生玩的还特别高,今天我们回过头去看都不Low。比如说爱迪生搞发布会的场地,是他的实验室,可是你以为他的实验室是一个房子吗?不是,他给它起了一个名字,虽然就是一栋楼,叫门罗公园。
你一听,跟今天的什么创意产业园区是不是差不多?一个企业拥有自己的研究院,拥有自己的科学机构,这件事情也是从爱迪生开始的。所以在年的时候,他就把门罗公园这个建筑给它点亮,周边的道路给点亮,然后请纽约市的媒体,当时的一些自媒体,就是一些社交达人,还有一些大的富豪就来参观。
那个时候的人哪见过这玩意儿?一到晚上,那个时代的人已经习惯于就是昏昏然嘛。突然看电灯这么华美,而且干净的能源,把这种建筑点亮的像童话中的宫殿一样,所有人都惊呆了。然后很多人就表示,我们要投资你等等,所以爱迪生从这一年就开始成名,然后又拿到了大笔的钱。
那紧接着下面这一年,就是人类历史上非常关键的一年,这一年才标志着电灯的正式诞生,这一年就是年。从年到年这一年间,爱迪生在忙什么?就在玩产品升级,而且升级的速度比现在iphone升级的速度还快。
在年他办发布会的时候,那个时候灯泡其实只能点两个小时,刚刚把发布会开完,就全部都灭了。但是在这过程当中,爱迪生迅速地就把它提到45个小时,然后他就赶紧跑去注册专利。
到了年的时候,12月25号,请注意他选的这个日子,圣诞节那一天,他又办了第二次发布会,同样是在门罗公园,那这个时候的电灯已经可以点亮个小时了。而且爱迪生在发布会上还讲,这不算什么,如果不达到个小时的寿命,这都不算我发明了电灯。大家觉得这个人人格好伟大,好谦虚啊。
尤其被电灯那种华美的灯光闪耀的所有人都觉得失魂落魄,甚至当时媒体上还给他一个评价,说这是人类自打阿基米德以来最伟大的一个科学家,把牛顿、伽利略都给跳过去了。当时给他这么高的评价,确实电灯给当时人那种视觉上的冲击,实在是太大了。
说到这儿你可能会觉得,这爱迪生不像是个企业家,也不像是个科学家,完全是个公关高手嘛。对呀,那个时代的企业和我们今天的企业其实面对的情况是一样一样的,那为什么爱迪生他作为一个企业家,他不是埋头于实验室,也不是专注于市场,非要去搞这样的发布会呢?其实有三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他也是有冤家对头的,就像我们现在很多IT企业,你说哪家没有一个撕逼的对手,对吧?他当年也有,什么东西?煤气灯。煤气灯这个东西现在绝大多数人没见过,非常有幸,我小时候见过。
煤气灯很亮,照明效果其实比刚刚开始的电灯还要好。但是煤气灯有一个问题,就是它得使煤气,而且比较脏,而且维护起来比较困难。我小时候在哪儿看的呢?在那些没有电的农村,大戏台,大家要办什么丧事、喜事,就要借几个煤气灯点亮。对于没有电的地方,那是一个非常好的照明工具。
当时煤气灯的公司就天天攻击爱迪生,说什么电灯,又不安全,经常失火,其实煤气灯也失火。所以要跟爱迪生之间产生这种争论,所以爱迪生必须要搞这种在视觉上,在公众舆论上效应非常好的发布会,才能扼制住煤气灯公司对他的那个挑战。
那第二个原因呢,就是没有钱了。你想,那个时候的电灯可没有量产,所有的东西从每一根电线,到每一个灯泡里面用的所有的材料,都是要花很贵很贵的钱。比如说三千美金,当时是一个不得了的巨款,买一次铜条,办一次发布会,马上就用光了。
你如果想办下一次的发布会,仅仅这个发布会,可能就要上万美金的费用。这对爱迪生来讲,确实压力非常大,他那个时候还没有开始挣钱,但是在门罗公园那栋建筑里,已经养了60多个科学家,那些人的工资,人吃马喂,都是要巨大的钱。
当然,更重要的是第三个原因,就是爱迪生这个电灯,它是一个初始的系统工程,它可不是一个单一的产品。他必须要说服整个社会接受他这个电力和电灯的系统,才能够把它变为一场生意。那当中最难的就是什么?说服大家用电灯。虽然大家跑到你那儿看,觉得挺好,但是把这玩意儿装回家里,这可就是另外一个决策。
比如说当时纽约最大的富豪,首富范德比尔德,这个人是铁路大王,家里的豪宅是纽约最豪华的宅邸。刚开始他也跑去看,他也很感兴趣,也确实请爱迪生公司的人跑到家里布电线、装电灯。但是结果呢,用爱迪生自己的话讲,说这个电灯发出了一点点声音,范德比尔特的老婆就觉得受不了,范德比尔特这个人又是个气管炎,后来就不用电灯了。
哪里是这么回事?哪里是一点点声音?因为后来正式接受爱迪生的电灯在家里点亮的,是那个著名的大财阀摩根。其实准确地讲,是小摩根,老摩根是一直反对爱迪生的电灯的;但是小摩根年轻人嘛,比较时髦,就支持,在自己家里把电灯给点亮。然后说你们施工吧,我到乡下的别墅去度假了,回来就享受这个现代科技。
可是你想想看,那个时候没有电网,你那个电是从哪儿来的?一定是你自己家要有发电机。当时的发电机一旦开始,那是烧煤的,是个锅炉,震耳欲聋。所以小摩根家的那些邻居,你想想看,能住他们家邻居也不是怂人,肯定也是富人区,就觉得简直就没法住,整个房子都颤动了起来,只要他们敢点电灯,整个那一片街区都不得安宁。
这就是刚开始电灯,这种初生事物向来如此,刚冒头的时候肯定是不靠谱,一大堆的技术细节上的缺陷。但是摩根还是非常伟大,接受了它。所以你想,爱迪生如果不把电灯通过发布会的方式说服所有的人,说这是最新最酷的科技,你一定值得拥有,请问人有病啊?把这样一个不成熟的东西拿到家里来,对吧?他一定是撬动了像摩根这样的富豪对人类的责任心,对科技的追求,对于领时尚之先的这个叫分别心,他才愿意在家里装嘛。
然后这样的上层人士在家里装了之后,这样作为一个风潮,才可以渐渐地在社会中渗透。所以他必须干这种公关公司干的事,所以你理解爱迪生,一定要理解他身上从科学家,到企业家,到创业者,再加上一个公关大师,这个多层面的身份。
说到这儿,好像爱迪生已经功成名就了。哪里这么回事?大家要知道,爱迪生和特斯拉一生争的是什么?就是电到底是什么电呢?因为爱迪生那个灯泡用的是直流电,而特斯拉跟他最大的争议就在于,特斯拉认为有前途的一定是交流电。
在这儿我们就不说这个直流电和交流电的区别了,因为中学物理都教得差不多了。直流电和交流电最大的区别在哪儿?直流电传输距离特别短,虽然它相对来说比较安全。交流电的电压比较高,在传输过程当中的能量损耗比较少,所以就可以传得距离比较长。
特斯拉在爱迪生公司工作的期间,就一直跟爱迪生讲,我们应该用交流电,用交流电,爱迪生就是不听。为什么不听?回头我们再讲。那最后这俩人蜜月期结束闹掰是什么原因呢?据特斯拉自己讲,是因为一笔钱,当时爱迪生派他去修一堆发电机,然后就说你只要修好了,我就给你五万美金。
五万美金当时是一个什么数?相当于特斯拉当时52年的工资。所以特斯拉就听得很兴奋,然后就电灯熬油,跑过去不要命的干活,最后把这发电机都修好了,回来,来,给支票。爱迪生说,你还当真了?说你可能从东欧来,不太理解美国人幽默的方式。说白了,又是在奖金问题上跟他赖账。
当然这个事是特斯拉的一面之词,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不知道。后来特斯拉说,那你不给我奖金也行,我现在一周的工资只有18美金,你能不能给我提高到25美金?爱迪生非常坚决地拒绝了。
特斯拉还是很帅的说白了,那个时候爱迪生已经功成名就,他虽然需要好的工程师,但是他作为一个企业家,绝不会容忍这么一个人漫天要价,所以就坚决拒绝了。对吧,你搞电,你在美国这片土壤上除了我这儿,你还有什么地方去呢?结果就导致特斯拉愤然辞职。
当然,如果我们这么简单地看待这两人的关系,好像只是技术路线不同,只是一笔交易,一笔钱没有谈妥,那你就小看这件事情了,这两个人其实压根就是两路人。
这两个人的性格吧,那真的是跟猫和狗一样,完全是两个物种,他们俩在一起是注定要打架的,是两个星球上的人。
那爱迪生从小家庭非常的贫苦,连学都上不下去。当然他自己讲,是因为我上过学,但是老师老嫌我在课堂上提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结果说我是一个低能儿,就给我撵出来了。这段故事在中国民间传扬得很广,但说实话,我一直就不信。
为啥?一个小学老师因为一个孩子多提问题,就不让他上学,这个我觉得哪个国家小学老师都干不出来。但不管怎么样,爱迪生确实从小就辍学,他仅仅受的一点教育是在他母亲的帮助下,一鳞片爪地读一下书。所以他的知识体系是不完善的,理论基础就更差了。
在世界上所有的大科学家当中,爱迪生可能是唯一一个不懂高等数学的,他不会微积分。但是他这个人又特别聪明,又特别好奇,十几岁的时候自己就搞了个化学实验室,其实我想那个东西可能就是一堆瓶瓶罐罐。
那为什么化学这个东西特别适合爱迪生呢?因为化学这个科学在19世纪的时候也没有什么理论指导,和中世纪时候搞的炼金术其实差不多,就是把一堆材料弄来烧啊、烫啊、化合,看它们之间能发生什么,是一个典型的靠试错往前走的学科。
但对于爱迪生当然就合适了,反正我勤奋嘛,我就好奇心嘛,就找来各种各样的东西去试,看能产生什么结果。所以你看,为什么电灯炮是由这个人发明的?就是因为发明电灯泡它本质上不是一个电学问题,这个电学的理论基础早就解决了。它也不是个物理问题,甚至不是个化学问题,它只是一个材料学问题。
因为在爱迪生时代,人们只需要解决一个问题,就是什么样的天然的纤维在碳化之后,可以点亮的时间比较长,仅此而已。所以爱迪生就是老办法嘛,就是找来一切可以找来的纤维,据说有几千种的材料来试。从竹子、木材,什么渔网,就来试。
甚至有一个故事在讲,我也在这本书上看到的,有一次他在办公室,突然看见一个同事,说你的胡子怎么是红的?来,拔一根,我们来碳化一下,看能不能当做灯丝。他是这么试出来的,所以这个人靠的是自己那种勤勉的企业家精神,来获得科学上的成果。
可是特斯拉就完全不是这样的人,他小时候家庭条件就比较优越,父亲是个牧师嘛,而且受过很好的高等教育,在学校就是一个学霸型的人物,所以理论素养非常之深厚。那特斯拉这个人当然就看不起爱迪生这样的人,他自己讲,他说我跟爱迪生一起工作的时候,你知道爱迪生用的办法有多蠢吗?
你如果告诉他这是一堆稻草,里面有一根针,你让他把这根针找出来,他二话不说就开始一根一根稻草地翻,直到把这根针找出来,他就是没学问嘛。如果你稍微有一点理论基础,稍加计算,就可以把他的工作量至少减少90%以上。
所以特斯拉这样的人他是看不起爱迪生的,加上这两个人生活作风又是完全的两回事。特斯拉这个人从小就神经衰弱,而且有一点洁癖,他的小毛病就特别多,这也是他自己在自传里写的,不是我们在诬蔑他。
比如说,他就看不得女孩子戴耳环,一看见他就觉得特别厌恶。如果戴的耳环是圆滚滚的珍珠,他就更加受不了;如果是方的钻石,他觉得还好一点。然后他看见别人的头发,他就觉得特别脏,他自己说,如果让我用手摸别人的头发,跟摸别人的呕吐物是一样一样的。
他自己走路的时候,甭管是走路还是坐车,他都要计算这个路程,这几乎是一个强迫症的症状。而且他任何重复的动作,他一定要让这个动作重复的次数是三的倍数,比如说鼓掌,鼓掌一定是一、二、三;如果要鼓长,必须一、二、三、四、五、六,否则他就受不了,是这么一个人。
而爱迪生就完全没有神经衰弱,是一个典型的神经大条的人,一天到晚衣衫不整,邋遢的一塌糊涂。在实验室里一旦干晚了,随便找一个角落,拿一本书垫上就能睡觉,是这么一个人,也不太爱干净。所以你说,这两个人他怎么能够搞得长?
所以特斯拉在爱迪生的公司干了这么几年之后,就迅速地脱离了他。当然,他临走的时候带了一个东西,这个东西就是跟爱迪生一生去作对的东西,就是他关于交流电的全套的技术和发明,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他发明的叫特斯拉线圈。
特斯拉线圈这个东西非常神奇,它不仅可以把交流电加压到一个很高的电压数,而且在视觉上还能形成一种奇观,就是人工闪电。我们在电影里经常看到这样的镜头,两个电极之间滋滋拉拉有那样的闪电状的东西,那就是特斯拉线圈。
但是他有这一堆宝贝,他应该怎么干呢?刚开始他也想自己创办企业,后来发现实力不够,于是就投靠了另外一个企业家,这就是著名的西屋电气的创始人威斯汀豪斯。你看,西屋就是西边的屋子,翻译成英文就是Westinghouse。
其实《光电帝国》这本书写的其实是爱迪生、特斯拉和威斯汀豪斯三个人的故事,但是因为这个人我们今天实在没有时间讲他了,只好割爱。
那威斯汀豪斯原来是干吗的呢?他其实是一个机械工程师,他最早创办企业的发明,是发明了那个火车用的空气制动器,本来跟爱迪生没有一毛钱关系。但是企业家就是这样,你在创造了一个巨大的市场成功之后,带来的一个必然后果,就是有其他的竞争者要进来,所有的人都不会看着你一个人吃独食啊,哪怕你占90%,我能分10%也不错。
更何况,威斯汀豪斯看到特斯拉的技术之后,发现这个东西不得了,交流电是有可能让我在电气事业上对爱迪生形成弯道超车的,所以果断地就把特斯拉纳入了麾下,从此开始和爱迪生的竞争。
那爱迪生知不知道交流电的这些好处呢?他当然知道,但是他又有什么办法呢?你想一个企业家,他们玩直流电已经玩成了世界第一,已经金山银海地铺下去做了一个系统,这些系统都是围绕直流电来做的。这个时候你让他把自己的系统全部毁掉,然后玩交流电,臣妾真的是做不到啊。
爱迪生刚开始还试图托人给威斯汀豪斯带个口信,说你就搞你的空气制动机嘛,我搞我的电气事业,大家井水不犯河水嘛,这个话说得好幼稚的。其实从爱迪生那个时候一直到现在,商业创新往往都是跨界打劫的结果,很多企业在一个领域占据了优势,他往往觉得你是外行,你们都不懂,这行就我们懂。
但是毁就毁在这一句话上,往往行业老大地位颠覆不是行业老二干的,往往都是外行跨界打劫的结果,爱迪生也是知道这个道理的。那在《光电帝国》这本书里,其实它最主要的篇幅就是讲了这两个人,包括那个特斯拉,这三个人之间精彩的商战故事。
今天我们肯定讲不了那么多细节,我只给大家讲一个侧面,就是爱迪生这个人是多么的没底线。由此可见,当年的商战是多么的激烈。
爱迪生觉得,你交流电再好,我都知道你有一个软肋,就是你不安全,因为你的电压特别高嘛。其实直流电和交流电都能电死人,但是交流电有一个特点,就是它只需要极少的电流,就可以引发人的心脏的停摆,马上导致人猝死,这是交流电真正不安全的地方。
而爱迪生当年其实并没有这个知识,他只是抓住你交流电电压高这一点,拼命地攻击人家交流电。那他用的什么手法?我讲下面这一段的时候,请大家对照我们现在商业社会当中,那些撕逼的企业之间的那个招法,其实一样一样的。
那第一招呢,就是说服政治势力来干涉商业竞争,因为这招最管用,一剑封喉。爱迪生刚开始就跑到政府那儿申诉,各种劝说,你们一定要出台一项禁令,不要让三百伏特以上的电流发生传输,对老百姓的安全不利。这当然是表面上的理由,实际上就是要把交流电掐死,因为交流电的电压高嘛,高于三百伏特。
你想想看,今天中国的很多没出息的企业是不是也这样啊?在市场上打不过人家,马上跑到政府那儿去哭诉,希望政府把对方给掐死,一样一样的,当年美国人也不例外。
那第二条呢,当然就是通过媒体抹黑对方了,当年的爱迪生也是有自己的微博的,虽然不是叫微博,也是有企业的自媒体的。他们还出版了一本小册子,标题就是两个大字,叫“警告”,里面搜集了交流电各种有的没的的罪证,警告老百姓,上街散发这个小册子。
还有呢,当然就是控制主流媒体了。像现在我们中国的很多企业公关,因为现在互联网发达了嘛,尤其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zhidingweimt.com/bsdz/166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