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5-5 15:46:21   点击数:

有奖征文糊墙的报纸和ldquo趴

发布时间:2021-5-5 15:46:21   点击数:
北京荨麻疹医院哪里好 http://health.zgny.com.cn/b/b6/

“博阅书苑杯”征文大赛

主办:中共桦甸市委宣传部

承办:桦甸市文广新局

桦甸市互联网信息中心

桦甸市文联

协办:桦甸市博阅书苑

“二十五扫尘土,二十六烀猪肉。“过年的习俗在我的儿时表现得非常突出,如今都渐渐远去。

“二十五扫尘土”说是打扫庭院卫生,但大多是用纸张糊墙、糊棚。家境宽裕的从供销社买来花花绿绿的糊墙纸,把屋子装点得焕然一新。条件稍微差点的就买几斤报纸,把屋子糊一遍,正屋的墙上糊一些年画,也很鲜亮。条件再差的就打扫一下尘土,顶多贴两张年画。我们家在农村属于中等偏上,每年都用报纸糊墙,大多数家庭都这样。

爸爸是小学教员,很喜欢用报纸糊墙。每到春节临近,在办置年货的时候,10斤报纸是必不可少的。每次买回报纸,爸爸都在灯光下如饥似渴地阅读,遇见有好的文章就用剪刀剪下来,贴到他专用的本子里,结果很多报纸因为爸爸的阅读开了“天窗”。妈妈从来不反对,也抢着和爸爸一起看,等糊墙的时候,把开了“天窗”的部分用剪刀剪掉,然后在糊墙的过程中“查缺补漏”。

到了腊月二十五,我们全家人便共同努力糊墙糊棚。妈妈先是用全家都很珍惜的白面熬成浆糊,然后在炕上放张桌子,我和哥哥给报纸沫浆糊,递给爸爸,再粘贴到墙上,有时爸爸在糊墙的时候,站在凳子上看报纸发呆,以致我都抹了两三张报纸他还不动,也不接新的报纸。妈妈有时也催他“快点吧,别看了。”爸爸总是说“就一小段,看完的。”

从把墙糊完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全家都成了“趴墙族”,在墙上看报纸上发表的文章。我从五六岁就开始“趴墙”,读不懂文章,就是认字。遇到不认识的字就问爸爸妈妈和哥哥。我家的炕头一直放一本《新华字典》,是硬纸壳皮的,我记事的时候就快翻烂了,但一直舍不得扔。趴墙看报纸是少数,多数是看年画。那时的年画除了单张以外,多是现代京剧样板戏的连环画,《红灯记》《智取威虎山》《龙江颂》等等。很多连环画的说明都能背下来。不管谁到别人家串门,都要趴在墙上欣赏一遍年画。

依稀记得上小学时我是班级认字最多的,课文里的生字不必说,很多课文中学不到的,我也认识一些,这都是“趴墙”的成绩。到十多岁光景,便和小朋友们“显摆”,与他们在墙上和棚顶上找字,我家的都难不倒我,到别人家,说出一个字、一个词、一段话还真费点时间才能找到。和小伙伴为了找到一个字或一个词,经常抬头望棚顶出神,几十分钟,累得脖子生疼。我们便在找字的过程中认字,增添无穷的乐趣。那时许多文章都是用毛主席诗词作标题的。比如《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我刚刚6岁,上小学一年级,在这里我认识了“堑”字。经常“趴墙”认识字也读文章,大概是年,在墙上读过一篇小文,标题好像是《我的理想》,三四百字,读过内容也记差不多,恰巧学校期末考试的作文就是《我的理想》,于是把我能记住的内容再掺杂点自己的想法,写完交卷,结果老师给了满分,并在全校当做范文。学校校长找我谈话,问怎么写出的这个作文,我只有坦言是“趴墙”看报的结果。校长和我家是前后屋邻居,特意到我家趴在墙上看那篇小文,回家后教导自己的孩子也要经常趴在墙上读报纸。

我“趴墙”其实是受到爸爸的影响。他几乎每天都要在墙上看一会,于是成了《生产大队板报》的主要写稿人,每次接到任务,都要趴墙上看,或者打开自己收藏的粘贴本子,受到领导的夸奖他就很开心,晚上烫壶酒喝。年全国农村学习“小靳庄”,生产队都搞赛诗会,一拨一拨的农民叔叔阿姨踩平了我家门槛,都求爸爸给写诗。屯子里有个王五姨也央求爸爸写诗上台赛诗,可是又不认识几个字,便让爸爸教她一首,爸爸随口诌两句“战天斗地学大寨,独木(我住的屯子名)女子多豪迈“,然后就有些卡壳了,我顺口接上“拿起锹镐当钢枪,打倒苏修反动派”。爸爸问我你咋想起的这两句,我说是在墙上看到的,并拉着爸爸去看那几句,好像是《红色社员报》的一个赛诗专刊,很多首诗歌,爸爸看到连夜都抄了下来。别看王五姨不认识字,但是记忆力很好,几遍就背下来了,由于她声音好,在赛诗会上得了第一名。

自从泥草房退出农村家居舞台之后,农村住房也都刮大白、贴壁纸了,再也没有人用报纸糊墙,当然肯定就没有了“趴墙族”,偶尔看到一家的墙上贴张年画,大多是大胖小子,不用问,家里孩子已经结婚或将要结婚,希望家里添个大胖小子,要不然连年画都看不到。

去东北农家风味饭馆,看到了用报纸糊的墙,勾起了我的怀旧之情。曾经的日子很苦,但是也有许多快乐。

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黄杰堃

投稿邮箱:

qq.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zhidingweimt.com/bsdz/1349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