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大众日报,在头版头条位置刊发消息《舍弃八亿收入,换来鸥翔水美》
“禁砂”三年,黄河下游最大湖泊东平湖生态效应显现
舍弃八亿收入换来鸥翔水美
因为做对了一道选择题,三年间东平湖的面貌为之一变,水质持续改善,重现鸥翔水美。
这道选择题,就是在生态环保和采砂经营之间作出抉择。而选择,意味着舍弃,甚至经历阵痛。最直接的就是——一年舍弃约8亿元卖砂带来的收入!
选择面前,东平县选择了生态,选择了长远,选择了子孙后代。这是因为,东平湖不仅是东平县的东平湖,更是全省的、全国的东平湖。
东平湖综合治理,正是山东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一个缩影。有了更多这样的选择,山东的天将更蓝,水将更清,土将更净!
今天的大众日报,在头版头条位置刊发消息《舍弃八亿收入,换来鸥翔水美》,请看报道!
□记者王金龙曹儒峰
通讯员李娜苏本善报道
本报东平3月14日讯“‘禁砂’三年,水质明显好了,再现鸥翔水美。”今天一早,陈飞带着施工人员来到东平湖西检查集水井。他们参与承建的7公里环湖路,每隔米修建了一眼集水井,对污水集中处理。
以前采砂,现在护湖,三年间陈飞的身份来了个度大转弯。年春,他有四艘大型采砂船,每天采砂超万吨。他介绍,东平全县最多时有0多艘采砂船,5万余人从事采砂工作。入夜,站在湖南边的高处北望,俨然一座采砂“不夜城”。现在的他,已经“洗脚上岸”,吃起了“生态饭”。
东平湖既是黄河下游最大的湖泊,也是黄河流域重要蓄滞洪区和南水北调东线重要调蓄枢纽,生态价值巨大。但因为储砂量大,加上建筑用砂价格直线上涨,这里挖砂采砂与生态保护的矛盾曾经十分突出。早在十多年前,东平县就开始探索规范有序采砂的路子,先后成立了河道管理局、砂资源综合整治指挥部等,但因利益主体多、矛盾错综复杂,多轮整治收效不大。
年3月,东平县对砂资源进行扎口管理,取得一定成效,也带来可观的财政税收收入——不过3个半月就收入2.3亿元!据此估算,一年可增加收入约8亿元!
然而,这种管理方式仍然跟不上日益提高的环保标准和要求。东平湖综合治理路子怎么走?县里面临重要抉择。经过多次调研、探讨,当地最终达成共识:保护生态、绿色发展才有未来,从年6月底起,停止一切采砂行为!
当年底,当地还主动还湖万吨砂料。“这在当时价值3亿多元,不光采砂户不情愿,政府也很疼惜。短期看利益受损了,但长远看是为子孙后代造福。”东平县河道管理保护中心主任刘振鲁说。
包括砂场治理在内,东平县近年来开展了铁腕整治东平湖生态环境九大行动。经过综合整治,如今生态效应显现:湖水常年保持Ⅲ类水质标准,芦苇荡成了鸟儿的天堂,栖息着上百种水鸟;曾经的储砂沙园,变身设计年通航能力万吨的港口作业区,发展起现代物流业……
“以前,全是采砂和养鱼的,家门口向南一眼看不到湖面。现在,晚饭后路上全是休闲散步的,咱的房子也成了湖景房。”银山镇卧牛山村村民王梁说道。
“东平湖不仅是东平县的东平湖,更是全省的、全国的东平湖。我们将锚定‘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这一目标,举全县之力打造东平湖区域生态高地。”泰安市委副书记、东平县委书记曲锋表示。
3月14日大众日报头版《奏响构筑绿色生态走廊的“黄河大合唱”》(含东平湖报道)
3月13日上午,山东举行沿黄九市一体打造黄河下游绿色生态走廊暨生态保护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开工的93个项目总投资亿元,年度计划投资亿元,涵盖湿地保护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滩区湖区生态修复保护等多种类型,投资体量大、生态价值高,掀开了黄河下游绿色生态走廊建设新篇章。
作为黄河中下游唯一重要蓄滞洪区、南水北调重要枢纽、京杭大运河重要节点,东平湖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3月14日山东新闻联播播出,东平:分类施策让贫困群众长期稳定脱贫
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东平县人社局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他们精准分类施策,让贫困群众掌握一技之长,实现长期稳定脱贫。
3月13日泰安东平湖环湖防护林带及山体绿化提升一期项目开工
泰安东平湖环湖防护林带及山体绿化提升一期项目开工,项目总投资3.5亿元,建成后将新增森林面积0多亩,打造成集生态旅游、娱乐为一体的绿色生态长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zhidingweimt.com/bsdz/133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