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11-5 13:47:58   点击数:

独家丨ldquo后报摊时代rdqu

发布时间:2021-11-5 13:47:58   点击数:
导读

  经营头版绝不意味着仅仅经营头版广告,甚至为了短暂利益牺牲报纸的长期利益。报纸的运营者应该通过多种方式强化对报纸头版的经营,来增强报纸本身的影响力和公信力。

“后报摊时代”头版功能的变化

  对报纸经营而言,报摊、报刊亭极为重要,同城竞争,报摊是第一发行渠道,占领报摊,才有了发行的保证。

  也因为报摊的特点,报纸头版的经营受其影响巨大,甚至有“五秒效应”的说法,头版的新闻是否足够吸引人、标题是否鲜活,都会影响当天报纸的销量,进而影响到报纸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因此,报纸头版朝着“导读”式的方向发展。

  报摊时代也是报纸的黄金期,发行占有更为重要的位置,所以,即使头版广告寸纸寸金,还是很少有报纸愿意拿出头版甚至整个头版来刊登广告。在此时期,报纸对于广告商而言,还处于强势地位。报纸头版有广告也是偶尔为之,或者放在头版的下半部分,当然广告价格也很昂贵。

  但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情况在渐渐发生变化,报纸已经进入了“后报摊”时代,大街上很少能够见到报摊,每到上班早高峰,人手一份报纸挤公交车的盛况不再,取而代之的是戴耳机、看手机,或者开私家车、听广播。

  随着传播生态的变化,报纸头版的作用、定位和价值被重新认识,报纸头版的功能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不再仅仅承载突出新闻点、引导舆论、吸引读者的功能,报纸运营者开始挖掘报纸的商业价值,头版的经营价值得以复苏和被重新认识。

  近几年,各种头版“创意”广告成为热点话题。深圳晚报的创意广告,齐鲁晚报与济南时报的“秀恩爱”,现代快报的“左右拼盘”式广告,尤为引人注意。

“后报摊时代”头版的经营误区

  受固有观念的影响,虽然头版应是版面经营中的核心,但多年来报纸头版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甚至出现了头版“经营”的误区,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对头版商业价值认识不到位

  虽然迫于经济压力,目前国内大部分报纸都进行了头版广告的经营,也知道头版广告的价值,但怎样对这些广告进行深入挖掘成了问题,甚至有些报纸依旧不愿意改变原先对于头版的固有认知。业界都在称赞年深圳晚报与东方网合作的头版创意广告。但一个上海的网站在深圳的媒体上做广告,本身就是舍近求远。“东方网总裁、总编辑徐世平说,此前联系了上海多家纸媒,但都不愿意在头版刊登整幅广告,唯独深圳晚报接下了这组广告。”①

  不愿意接整版广告,这是因为对头版做广告心存疑虑,在潜意识里仍然认为广告和内容是相悖的,认为广告特别是整版广告会损伤报纸的公信力,这种现象不仅为上海报纸独有。比如,现在很多报纸存在“双头版”,从本质上而言,就是一方面不愿意让头版变成广告的“领地”,另一方面又对可观的广告利润艳羡不已,做出了一种折中选择。

  当然,对头版的经营地位认知不到位,不是中国媒体人独有的偏狭,国外亦然,直到今天,我们都很难看到哪份世界大报的头版会被广告占据。十多年前,蔡雯曾做过统计,“家美国报纸中,每天头版刊登广告的有39家,从不刊登广告的家,刊登广告的报纸只占到全部报纸的近18%”,在美国报人眼中,“报纸要招揽读者才能最终获利,而招揽读者靠的主要是新闻而不是广告”。②

过分追求广告,降低新闻品位,进而拉低报纸整体价值

  与不想做头版广告相对的是,只要头版能够产生价值,就无所不用其极,各种低俗广告一拥而上。有些报纸的头版广告呈“泛滥”之势,除了报头之外,全部是广告,花花绿绿,煞是热闹。甚至为了追求更多的经济利益,将头版广告位分别出售,造成的结果就是将头版变成了“分类广告”的聚集地,“开锁”“招聘”“搬家”……一个个火柴盒般的“广告”,让头版变成“牛皮癣”,不断透支着报纸的影响力和公信力,最后让一张报纸与DM杂志趋同,让“新闻纸”彻底变成“广告纸”,甚至让读者误以为是满大街的宣传单页。此类报刊在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大潮中,不是没有,而是层出不穷。

将头版变成内容“炫技”的“创意空间”

  随着报摊的退出,头版的导读功能退后,报纸头版怎么办,成为很多媒体人思索的问题。这种情况下,出现了一种现象,就是增强头版创意,从而提高报纸自身的品牌形象。同时,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对“读图”时代的过分宣扬,让头版的制作陷入一种误区,也就是将头版变成精美、空泛却毫无意义的“创意”展示空间,这样的创意于新闻而言,可能收获“叫好”,却失去了报纸版式设计的初衷——帮助读者理解与分辨新闻的重要性,从而沦为针对内容的“行为艺术”。这种靠“哗众取宠”的噱头吸引注意力的行为,不仅让头版的“新闻性”受到了损失,也浪费了宝贵的头版空间,失去了其经济价值。

重塑影响力,增强头版吸金能力

  无论是报纸内容的制作者还是广告的投放者,重视头版都是因为其为一张报纸中影响力最大的版面。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应该从重塑报纸头版的影响力入手,来增强报纸的整体吸金能力。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操作。

通过头版创意引爆新闻话题

  年1月,国内某企业家宣称要购买纽约时报,如果整体购买不成功,就购买其“头版经营权”,为此要花“5亿美金”。该企业家称,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是因为年他在纽约时报做了一则广告,竟然成了一则新闻事件,为国内媒体所   广告有可能变成新闻,国内报纸也经常发生。年8月底,齐鲁晚报与济南时报“秀恩爱”成为热点话题,变成热搜事件。两份原本同城竞争的报纸,在各自的头版刊登对方的征订广告,一时间,两报同框,不仅在网络上大肆传播,还受到了多家传统媒体的   不仅齐鲁晚报、济南时报“秀恩爱”广告如此,几乎每一次的报纸创意形态都会在社交媒体上形成话题,造成二次乃至多次传播,为读者和广告商所认知。

  其实,不仅是头版设计会引起公众   报纸内容设计过分着力会过犹不及,但对广告而言,则需要强化设计与创意。读者对广告有着天生的逆反心理,而报纸广告形式长期以来也缺乏创新,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报纸的广告效果。有广告,或者广告太泛滥,读者不买账,也会造成读者的流失,这也是众多报纸不愿意在头版做整版广告的重要原因。

  但相对于新媒体而言,传统媒体的优势就在于更懂传播,更有新闻素养,媒体竞争就要扬长避短。报纸应该提高自身的广告创意能力,挖掘广告的“新闻点”,像做新闻一样做广告,提升广告的传播价值和传播力。

  6月21日,现代快报头版首次采用“左右拼盘”式广告,左侧是“我有我很牛”,右侧是“有我你更牛”。这种拼盘广告左右两侧的内容紧密联系,一问一答,相互借势,颇有创意。

实现广告与内容的有效统一

  挖掘头版的经营价值,并不是说将头版做成牛皮癣式的广告版,而是通过对于新闻话题的挖掘,通过对广告创意的提升,来实现报纸内容和经营的有效统一。对于头版广告的选择要慎之又慎,要与报纸的整体风格相搭,要符合报纸的调性、价值观,不可为了一时利益而损害报纸的公信力。

  对于广告主来说,他们之所以选择不同的载体,本质上是对传播效果的追逐,报纸是载体,新媒体是载体。不同载体各有优劣,但无高下之分,无论何种媒体,没有内容,只有商业模式,是无法持续的。新媒体的优势在于快速、精准,报纸则可以在传播创意上寻求发展和生存空间,好内容,永远是吸附广告的载体。

  当然,经营头版绝不意味着仅仅经营头版广告,甚至为了短暂利益牺牲报纸的长期利益。报纸的运营者应该通过多种方式强化对报纸头版的经营,来增强报纸本身的影响力和公信力。说到底,报纸的盈利模式是影响力经济,如果没有了影响力,报纸的头版也将不被广告主看重。

注释:

  ①宋甲子:《深圳晚报头版广告及其热点话题分析》[J],《中国记者》,年第11期

  ②蔡雯:《美国报纸的头版广告》[J],《新闻战线》,年第4期

(作者为青岛科技大学传播与动漫学院讲师、创意出版研究中心主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zhidingweimt.com/bbln/1491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