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6-1 15:43:23   点击数:

新媒体环境下传统报纸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2-6-1 15:43:23   点击数:

新媒体在当下十分普及,可以说人们无时无刻不在接受着新媒体的传播。据第十三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平均每个人每天用手机阅览的时间为62.21分钟,相比较于年增加28.39分钟;相对而言阅读报纸和期刊的时间大幅减少,而中国的网民却在稳步攀升,截至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10亿,规模极其庞大。

一、传统报纸面临的困境

(一)传播方式局限,时效性差

早前,在《腾讯网总编辑王永治对未来媒体发展的10点预测》中有提出“报纸除了倒闭没有别的出路”。其观点指出到年很有可能三分之二以上的纸媒将会“关停并转”,不是新媒体搞死了旧媒体,而是用户放弃了纸媒转移到了新媒体。并且纸质这种介质已经相对落后,年轻一代已基本不适用,因为阅读和携带都不方便。诚然他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很正确,传统报纸的传播介质就是纸质,而纸质无论在成本还是便捷性上都无法与千千万万网络终端的手机、电脑相比。

在信息快餐的时代下,相对于报纸的出版而言,可能在几个小时甚至一天前,百姓已然知道这个信息,因此也没有了再次阅读的必要。而网络新闻则可以依托互联网的优势进行二十四小时的全天发布。另外,由于纸媒的局限性,出现在报纸上的只能是文字和图片,缺乏对事件的生动描述,无法同网络视频新闻一样有多元化的介绍。因此,传统报纸的劣势也显得更加突出。

(二)报刊版面不足,信息内容单一

据世纪华文的监测数据显示,年全国报纸总体零售量下滑到30.5%。面对如此巨大堪称“断崖式”的下滑量,随之而来的就是广告投资的大幅下降。由于没有了广告收入这一主要收入来源,使得报纸的整体质量,发售情况又受到了新的巨大影响。《全球传媒蓝皮书:全球传媒发展报告()》指出,互联网的年均增长达到惊人的17.6%,其涨幅在年就超过了报纸,成功成为了仅次于电视的第二大的广告投放媒体;而报纸则的广告投放率就一直处于下降之中。在面临新媒体冲击下的传统报纸的销量受到巨大影响,广告费正逐年下跌。

因此,报纸为降低成本,也不得不将版面缩减以减少成本,因此形成内容更加不丰富的恶性循环。现如今广告投放也有了多元化的方式,传统报纸的广告并不能吸引投资者的目光。由于受到版面的限制,报纸在刊登内容上也有着很大的局限性,在同类信息的信息量上很难与开放性的网络信息相媲美,往往用户或读者想再了解相类似的信息事件时,网站上的相关链接就成了首选。

(三)传播方向单一,交流互动性差

相对于新媒体的及时评论、转载而言,传统报纸在其互动性上的缺点则显得相当致命。在报纸刊登了一则事件或就某一事件发表了新闻评论后,往往不能第一时间把握读者的观点与看法,因此不能及时使舆论导向回归正轨,促进事情的解决。通过读者回信等方式终究没有网络留言方便快捷。及时的读者反馈和信息沟通交流会使二者处于相对平等的地位,这样也更有利读者了解信息,满足需求。

面对互联网的冲击,部分传统的纸质媒体迫不得已将原有的纸媒转变为网络电子版以迎合时代需求。诚然这样会有一定的效果,但总体显得比较被动,不具备竞争优势,因而也带来了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所以在网络媒体飞速发展的今天,纸质媒体迫切需要寻求到一条持续发展的道路以适应当前时代需求,充分挖掘网络媒体信息传播的缺陷和不足的特点,就其劣势有针对性地制定发展策略,明确纸质媒体自身信息传播的特点和优势,发扬自身优势特点,来弥补网络媒体所不具备的功能。由此才能在网络媒体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占据一席之地,奠定未来发展根基。

二、传统报纸的转型融合与发展对策研究

(一)技术转型

不可否认,信息传播的主战场已经转移到了移动端。在“两微一端”的大量普及中,许多报纸也都主动出击,希望在互联网上抢占先机以拥有更大影响力。传统报纸的转型有其固有的难度,无论是从采编流程、管理程序、职责划分都与原先有着极大不同,传统报纸在资源、品牌及人才方面有着深厚的沉淀,但是由于对新技术和新舆论场的陌生,造成了新旧媒体之间的隔阂。

无论是新旧媒体,内容都是最根本的要素。传统报纸应当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丰富媒体的传播手段,例如创办手机报、微博、手机客户端等新平台,形成多元化的传播方式,继续发挥其主流媒体的作用,增强对重大事件的全方位、立体化的报道,提升社会影响力。

另外手机客户端里的新闻推送大大加快了新闻传播速度与范围,再通过与其他应用软件的合作,可开展更多的便民服务例如公交车实时查询,天气查询等等,极大方便市民生活。同一体制下,原报纸团队、网络采编、运营团队完全融合,使其既有纸媒资源又有网络资源,生产出的新闻既可经由网站、手机终端发布,也可经由报纸刊登,进而用户也可根据自身要求选择何种方式阅读,真正实现各取所需。

(二)内容为王

虽互联网在信息的传播速度与广度上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但随之而来的是大量的信息过剩。《芝加哥论坛报》编辑规则写道:“假如读者有理由怀疑我们工作的可信度,质量无从谈起,读者也会离我们而去,这一点在这个竞争如此激烈的多媒体世界中显得尤为重要。”越是在信息过剩的大环境中,精品内容越发显得弥足珍贵,坚守“内容为王”。

不知何时,“微”已经默默融入了大家的生活,因此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zhidingweimt.com/bsdz/1559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